夏季达沃斯上的中国形象

   2024-01-18 互联网1330
核心提示:本次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充满了中国元素。在会场休息区的中心,参会者可以轻松地欣赏中国的书法、茶艺、丝绸和传统工艺。也可以说

本次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充满了中国元素。在会场休息区的中心,参会者可以轻松地欣赏中国的书法、茶艺、丝绸和传统工艺。也可以说,这一在中国举办的会议本身,以及其重要程度的不断上升,就是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上升的反映之一。

几十年高速发展带来的实力增长让中国得到了更多关注,也让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人期望看到中国取得更大的发展成绩,但仍有许多国家对中国成为大国不习惯。在中国崛起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正在变得“强硬”、“傲慢”等等的指责也在增多。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一定疑虑,这又与中国国内日渐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相互作用,尤其是在近期东亚各国关系变得紧张的背景之下。

本次论坛似乎还是以营造和谐气氛、培育信心为主要气氛。论坛举行期间,中日关系这个敏感话题几乎被所有参会者回避,包括来自中日的代表。但正在会议举办期间,日本政府的钓鱼岛“国有化”计划激发一场中日关系的历史性危机。9月13日,中方宣布全面中止与日本的官方交流。

中国经济学家李稻葵在一场讨论中表示,周边国家过去几年里对中国有一种“强化的焦虑感”(enhanced anxiety),这是危险的,可能进一步激发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反应,由此带来的影响可能破坏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制度问题是继续快速发展的内部风险,而这一情况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外部风险。

WPP集团首席执行官苏铭天则告诫欧美人,虽然中国的崛起有可能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一时难以接受,但他们必须逐渐这个新现实。

不过,适应也许应该是相互的。外部世界需要理解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但中国方面也可以通过展示更良好的形象来降低邻国的疑虑。在像夏季达沃斯这样的国际性论坛上采用更好的沟通方式,可能也是途径之一。

中国确实在朝这方面努力,一方面让世界了解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介绍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取得的发展成绩。笔者在会场就看到不少这样的材料。不过,打开一本免费提供的题为《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的厚厚的英文书,看完第一页便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这是一系列中文论文的翻译,充斥官方术语,不禁让人想起那些枯燥的政府宣传品。

在一场讨论医疗问题的分论坛上,卫生部长陈竺的整个演讲是在读稿,微博上很快出现“吐槽”:“陈竺部长演讲,完全念稿,右侧主持人表情丰富,各种不屑,结束后一脸释然。”并配以说明图片。

也许这些只是一些孤立的例子,总体来看,中国的对外沟通技巧已有了长足提升,朱民等较年轻的人已成为国际论坛上光芒四射的明星人物。但是,要全面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不再作为一个“面目模糊的巨人”而存在,中国还有一些差距需要跨越。

在“亚洲经济前景展望”讨论中,一位参会嘉宾说,从长期来讲,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增长当然是非常惊人的,几亿人摆脱贫困,中产阶级涌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到了这个阶段,中国不禁需要经济创新,也需要信息自由。“在中国,信息的自由流动是非常不发达的,这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身份是很不相称的。”他说。

也有代表认为,中国人有时对本国的评价太过苛刻了。一位南非参会者说,中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因而通常能提前有效地找到预防潜在危机的方法,这是值得来自非洲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学习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