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未来十年哪个国家会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日渐清晰,那就是中国。
在华尔街呈一派颓势、多国经济遭遇冰封期的时候,中国却经历了一次“好的危机”,这是美国战略专家约瑟夫•坤兰在为中国算了笔账后得出的结论。
他还认为中国——这个已经崛起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显示出强劲的势力,却始终以谦逊的姿态不愿在世界舞台上担当领导角色,中国政府的这种低调值得玩味与深究。
如果算个总账,中国经历了一次“好的危机”(good crisis)。也就是说,自全世界在2008年滑向衰退以来,中国变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向前走了一些,而不是向后退。
尽管2009年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个噩梦,然而中国却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就。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全球汽车销售量下跌了50%多,而中国汽车市场不减反增,这让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变得黯淡无光。
按照市场资本量计算,中石油公司超过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排名最高的能源集团。在清洁能源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者,领先美国和少数几个欧洲国家。
(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成就)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让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脸上无光。到2010年初,中国经济增长率接近12%,这一步伐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个清晰无比的声音在说,中国不是正在崛起,而是已经崛起了。
但是,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坐在权力之巅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中国并不掩饰对美国的批评——全球性的衰退部分上是美国引起的,并且第一个提出要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议题。但是就其(对所作所为的)态度而言,中国对于快步踏上全球舞台一事的态度总是显得故作谦虚。
总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对于中国和这个世界而言,似乎“中国时刻”来得太早了一点儿。中国在很多情况下更愿意做个跟班,而不是领导。
观察、隐藏和等待属于我们的时刻——中国在10前就开始着手这样做,当时全世界还都活在美国消费者挥霍浪费的日子里。
那时,世界还都能对中国保持克制,因为尽管多年来中国的年增长率接近了10%,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穷,也没有能力领导世界,其国内还有大量的麻烦事情需要处理。
2007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直言不讳地向世界通报了中国的情况,“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不平衡的,不协调的和不可持续的。”
尽管在全球经济中已显露出强劲的势力,然而2008年中国单位资本收益——3180美元——仍然只是美国和欧洲的一小部分。
在中国,很多人(超过2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25美元。中国大陆的能源和食品供给量相对于其处于城市化进程中暴涨的人口数量而言也显得非常的匮乏。
中国仅占有世界可耕作土地的8%,却要养活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多年混乱的增长已经破坏了中国的环境。
马丁•华金指出,“在过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中国有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了破坏,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当今中国的增长仍然是“不平衡的”。过多地依赖对个人消费的投资和出口,使得中国的消费水平在过去的十年里大幅攀升。
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成长起来,收入高一些的工人也有钱买车、手机和电脑,并且,几年前其他西方国家的产品都到不了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手中,现在这些产品都进入了中国家庭。
消费正在中国扎下根来,尽管不是每个地方都会变成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2009年,中国个人消费开支仅占总产出的35%,这在亚洲都属最低的水平之一。相对而言,美国的这一数字是70%。
这两个数字之间的悬殊差距使得中国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中国自己贴上去的标签,尽管这让整个世界很难相信,但事实确实如此。
所有的这些挑战都威胁着中国的基本战略目标,那就是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协调一致的经济和政治局面。北京(中国政府)首要的、至高无上的目标是——内部稳定。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写道:
中国人的思维总是聚焦在发展中国家文明这个问题上,而不是发展全球的文明。今天的中国愿意去成为全球秩序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但是中国对领导创新全球秩序的兴趣不大。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意识到,中国需要很多年时间才能够彻底消除农村的贫困问题。在这个快速变革和发展的时期,将中国牢牢凝聚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政治实体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考验。考虑到国内这类问题的难度,中国领导人对领导全世界的诱惑没有什么胃口。
换句话说,在全球经济中挣扎奋斗可能会舍掉金融这条生命线,就像希腊那样走在破产边缘。希腊与中国在2010年初的资本状况很接近,而且相对而言其内部凝聚力的问题比中国还少。
因为中国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过程就必须要慢,并且小心翼翼。中国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对中国来说是对的,而不是对世界来说什么是对的。
这个高于一切的目标可以解释中国为什么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抵制美国和二十国集团要求中国放松货币管制,以及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货币自由浮动的要求——这种政策上的更替也等同于允许美国和世界把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卖给中国。
然而,即使已经在货币问题上做出了一点儿让步,中国还是有可能选择在中长期里关闭资本账户。这个情况可能会继续让美国感到沮丧,但是不可能让北京改变主意。
因为,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只是加强了中国领导人的一种认识——一个藏得严严实实的资本账户是应对下一次金融危机最好的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