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哥”“房叔”
顶层政改关乎全局,重点突破也必不可少。恰在劳教制度改革信号发出之时,重庆彭水县大学生村官任建宇转发微博被劳教申诉案开审,代理律师浦志强的辩护宣言得到主张言论自由者的网络声援,河南商报和云南信息报给出了可能是同行中最大的报道面积,新京报也允许作者在《转发微博怎能被劳教》里以新华网短讯为据,宣称“看到任建宇被劳教,平时关心时政新闻的网友,恐怕都会惊出一身冷汗。可以说,关注任建宇的命运就是关注自己的命运……此案最可质疑的就是,微博的原创者没有事、没有被处罚,仍然在公共空间中发言,有的还在给官员上课,转发者反而被安上了“颠覆国家政权”等罪名,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薄熙来王立军既已在官方通报中倒台,任建宇的平反应该也并不会太久。年青一代对公民权利的践行越发得到喝彩,钱江晚报《任建宇转发微博被劳教案择期宣判》 报道的正上方,正是“重庆大学生申请公开‘表叔’工资”之事:“面对‘表叔’,又有‘刘艳峰’站了出来。据介绍,重庆工商大学大二学生杨璠昨日用特快专递向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和福建省财政厅寄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信,要求公开因‘名表照’引发围观的交通厅长李德金2011年工资收入。”
没错,虽然长江日报、新京报、齐鲁晚报还在用《媒体管理不是钳制媒体》、《对待舆论监督“欲盖”则“弥彰”》、《“表叔表哥”们不应敌视舆论监督》这样的同步社论,来为都市时报声张权利,但舆论目光也同时投向了另一个积怨已久的改革难点:官员财产公开。
《陕西“表哥”笑貌犹在,福建“表叔”挟威又至,都是一“表”人才》,这是东方今报在综合报道针对杨达才和李德金的反腐进展;不过,重庆晨报已然更进一步,《“表哥”没走,“房哥”又来了,但反贪腐不能总是“围墙外扔石头”,无论是手表多,还是房产多,砸中一“哥”算一“哥”》。
得到“房哥”外号的正是昨天借南方都市报成名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今天,这份广东报纸再为“沉默是金”的福建同行做榜样,把对本地官员的舆论监督推进一步:“记者昨日从番禺区纪委获悉,经初步调查,网民反映的广州市城管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妻儿名下拥有21处房产情况基本属实,并且,蔡彬过去按规定向组织递交的家庭财产申报所报告的房产数量与此有一定距离。当地纪委已成立调查组,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发布。”
其实,@广州番禺发布等政务账号昨晚就已经旁证了蔡政委此前对名下房产的否认并不牢靠,而这也让时评家们更加添了借此呼吁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急迫心情。邓海建就是代表人物,他今天得以通过中国青年报、长江商报、重庆晨报等同时发言,讲尽《公示才能拯救官员的合法财产》的道理:“事实而言,官员阶层有如民 众,有富有贫,参差多元是常态……很难以狭隘的经验常识来料定拥有几处房产的官员一定是贪腐或清廉……一面是公众言之凿凿的质疑,一面是当事官员泰然自若的否认,尽管‘有关部门正在核查’,但这种对峙的状态无疑有损公信,进而加速流言的发酵与传播。时间越长,对当事人乃至监管制度,也难免带来诸多‘误伤’。”
所以,这位时评家要提供一个拯救官员合法财产的出口:“其实很简单,假设官员财产公示成为惯性定律,只要官方认定其公示财产合理合法,别说21处房产,就 是210处,舆论及民意也无可置喙。但问题是,监督与监管者一下子真能说得清数字后的真相吗?如果没有主动公示,这种被动审查会越来越频密、越来越措手不 及、越来越让人心力交瘁。”
成都商报也愿意值此提供“中国官员的合法收入未必就不能支撑奢侈品消费”的认识角度:“‘公务员的收入怎么戴得起名表?’之所以公众屡有疑问,跟我国向来宣传的公务员低工资印象有关。而1985年以来,中国已9次调升公务员工资,酝酿经年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却千呼万唤不出来。网民对官员戴名表猛烈进攻,实为意欲突破官员收入不透明的屏障。公众无法获知官员收入这些本应公开的信息,便退而寻觅种种蛛丝马迹,捕捉那些为官不慎可能将腐败穿在身上的猎物。少数贪腐者阻挠官员财产公示的后果,实际上令整个官员群体难辨清白。”
重庆时报在社评里引用了网民对“房叔”财产的戏谑之言——“这得抢多少苹果,没收多少辆推车,收多少保护费啊”,不过评论员李妍此后的感叹却要心情沉重得 多:“如果问题官员学会在公众面前控制好情绪,隐藏好观点,不戴名表、不抽好烟,只是偷偷地在银行存上巨款,像‘房叔’那样悄悄购置无数套房产,不露不炫、四平八稳,他们是不是就能成为仕途安稳、平安落地的官员?或许,对于‘表哥’、‘房叔’们,网民仍需要深入扒粪。可如果没有常态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等反腐机制,让官员们的财产随时见见光,晒晒太阳,那么当官员们不再当众戴名表、抽天价烟,谁又知道他还可能是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房叔’呢?”
想来,这些纠结于网络反腐前途的人们应该也会认同中国青年报《这一次,走过场的实名和申报又被嘲弄》里的苦闷:“我们的反腐问题有两大方面,一是贪官的潜伏期过长;另一方面就是,线索的暴露过于戏剧化,反腐线索链太长”。
还好,有南方日报来打气。参与报道番禺纪委调查蔡彬房产的同时,这份广东省委机关报由周虎城写下《循序渐进的财产公示值得鼓励》:“改革自古艰难。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到底是越来越多,改革的试验到底是越来越‘给力’了。”
除了介绍浙江金华磐安官员任前公示之法外,文章所提及的重点示范还有本省顺德“明年起凡拟新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律须先接受审计调查,并向公众公开家庭财产等信息”之事,一个月前,这条消息曾经引发广泛关注,被视作汪洋治下探索官员财产公开的重要举措。只是,南方日报需要一边为基层探索化解阻力,一边提醒把握节奏:“改革,需要一步一步地扎实前进。试验好的立即推广,试验不好的加以改进。多营造一点对改革、改革者有利的舆论,促使他们多一点改进,少一 点改‘退’。这样,改革的‘正能量’一点一点地累加,趟过‘深水区’便会增添许多力量,增添许多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