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多日的新飞电器员工停产事件终于出现转机,在新加坡大股东答应员工大部分条件后,停产工人同意下周一复工,但届时是否能全面复工仍难预料。
记者昨天依然未能联络到新飞电器的新闻负责人,但据当地媒体人士介绍,在政府方面的协调下,公司管理层已经与工人进行了谈判,最终管理层做出妥协,答应为员工分阶段涨薪,同时对此前被免职的生产制造部总经理和强复职,另外对员工反映强烈的人力资源部总监连国庆和生产制造部副总经理张伟添免职。此后,参加谈判的员工代表同意复工。从昨天下午3点开始,停产工人陆续离开总部大门的集结地点,各种标语横幅也被撤下。
新飞此轮工人停产从10月 9日开始,当时新飞电器总部及下属企业的数千名职工聚集在公司总部门口,要求管理方维护员工的基本权益。参与停产的工人强调他们是理性维权,不仅不许打砸抢,还安排了24小时巡逻防止坏人挑拨。现场的工人称,厂方已经连续10年没为工人涨过工资,目前一线工人月收入仅千元上下,不仅远低于沿海地区家电同行,就连新乡当地2000多元的平均工资水平都远未达到。
财经观察
控股权变更埋下亏损隐患
在此次工人停产中,新加坡大股东丰隆集团的管理方式和运营能力成为员工指责的焦点。事实上,外资股东出现在新飞电器并非近期的事,早在1994年新飞电器成立时就是由新飞电器集团与新加坡丰隆集团合资的,但当时约定中方负责管理经营。
2005年,新乡市政府突然决定将新飞电器39%的股权作价5.1亿元出售给丰隆,中方仅留10%的股权,失去控股权。获得了90%控股权的丰隆同时也取得了新飞电器的经营权。但以投资为主业的丰隆集团并不善于制造企业的运作,出台的种种改革措施都得不到员工的拥护。其经营思路也与中国家电行业的规律格格不入。统计数据显示,新飞与海尔是当年差距不大的竞争对手,但到了去年,海尔冰箱的产量已超2000万台,而新飞则萎缩至350万台。
家电行业观察家刘荷清昨天表示,丰隆集团之所以会把新飞电器“这样一锅好饭做坏”,关键在于其入主新飞的目的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从一开始就打算出手套现,因此压缩成本、提高溢价成为其几年来的管理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