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情操高尚的伟人。一位著名学者说:“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则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
如果不以利他和利己而以物质和精神为根据,则幸福又分为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两个层次。物质幸福是物质方面目的的实现。它又分为创造性的与享受性的两种。创造性的物质幸福也就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目的的实现;享受性的物质幸福也就是消费物质财富的目的的实现。
诚然,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人们种种活动的目的,但是当一个人使自己的创造物质财富的才能和天赋得到充分的社会利用和发展时,他会感到无限的幸福。这种幸福显然远远高于消费性的物质幸福。
精神幸福是精神方面的目的的实现,也分为创造性和消费性两种。创造性的精神幸福如著书立说、作曲演唱、雕刻绘画等;消费性的精神幸福如对文艺作品和表演的欣赏等。不言而喻,创造性的精神幸福远远高于享受性的精神幸福。
西方有一句名言:吃和睡是猪的生活。难道加上玩和乐,就是人的生活?物质幸福实际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只有精神幸福才为人所独有。所以物质幸福是低级的基本的幸福,而精神幸福则是高级的、上乘的幸福。因此,马克思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思维的享受是最高的享受。”“即使是罪犯的思想,也比天上的奇迹更灿烂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