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札记:让大家久等了

   2024-01-18 互联网1200

三、渐进改革

一夜劳作,人民日报照例头版全红,以社论《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烘托闭幕会消息,并在十八大特刊封面打出“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的标语。作为标语,前四条报告摘录分别是:“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附后版面是《建设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建设一个更加民主的中国》、《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中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中国》、《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腾讯慧眼独具,早早看中第二个,以“人民日报:政改不断推进定能建设更民主中国”荐在首页。

需要中国时事报章今天集体转载的除了中共中央机关报社论,还有来自新华社的《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将后者提炼为《中央委员是如何产生的?中央派出60多个考察组分赴各地提出遴选对象》的解析式报道,南方都市报专门在头版外又加了个十八大特刊封面,以刊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胜利闭幕》的图文及中央委员名单。

然后,是自家社论两篇:《革故开新局,江山如有待》、《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份广东报纸值此重提十八大报告中出现“改革”和“公平”的次数,强调“以改革来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以改革而谋国家民族之新路,解决中国的问题,舍改革之外别无捷径”:“‘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这是诗圣杜甫的名句。而今斗转星移,这块历经沧桑的土地和栖息于其上的人们期待着什么,相信没有人会比执政党领悟得更为透彻。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使命意识,面对土地和人民的期待,一个具有使命意识的执政党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必将是未来世界瞩目的焦点”。

新京报是与第一财经日报异口同声,呼吁“以‘倒计时’的紧迫感建设‘小康’”,期待中共执政者“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实现愿景”:“事实上,改革也面临‘知易行难’的问题,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所有人均能获益的帕累托式改进已经很难出现,势必要进行利益的规范和调整。如果缺乏忧患意识和紧迫感,8年将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一些难题如果不能迅速着手解决,则就像击鼓传花,会集聚更多的矛盾和问题”。

的确,过去一周中,尽管同样需要字斟句酌,但这份北京报纸还是展现了比其它媒体更多的勇气与能力。善始善终,还要在最后一期特别报道中请来《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等,刊出《“改革方向没问题,还要有耐心”》:“改革初期从大家都能受惠的地方改起,暂时搁置和回避了一些矛盾,这减少了改革阻力。现在,‘肉’已经吃完了,剩下难啃的‘骨头’……谢春涛认为,破除这些阻力,光靠领导人的决心和勇气还不够,还需要形成共识,更需要智慧。‘对改革发发议论甚至牢骚都不难,但实际操作不容易’……‘有些人很希望改革有大的突破。’黄苇町说,一个正常的体制是逐渐修修补补,不断改进更新,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也不能停步。”

新浪以“专家称十八大报告表明政体改革态度”为题在十八大专题中推荐这一访谈,辅之《明确所有改革将是渐进式》。这是源自央视昨晚《新闻1+1》的节目台本,同样是伴着谢春涛等人的解读声,白岩松说道:“我觉得透过这次十八大报告还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有很多人觉得是不是有急风暴雨的,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民主进程、经济体制改革深层次的,我觉得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全世界,中国的改革不管涉及到哪个方面一定是渐进式的改革,所以说方向是最重要的,但现在人们的期待是速度能不能也更快一点”。

在另一个版面中,新京报还由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出面解读了中国道路,提出比此前“资本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更加明确的“邪路”定义:“中国一直是在探索新路的。最初走的老路代表着封闭和僵化,这与当时封闭性的状态也有关系。直到1978年,两种思路在政治博弈过程中,新路取胜,中国开始了新路。这其实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这之后,老路开始逐步退出。中国道路走起来是比较曲折的。当老路退出后,就又有了邪路,从国际上看,其实就是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在这过程中也有曲折”。

“从中国的决策机制演变看,过去30多年是最好、最稳定、最有效的时期,已经从毛泽东时代的个人决策,转变为邓小平时代延续至今的集体决策,从封闭决策转变为开放决策,从独自内部决策转变为参与咨询决策”——胡鞍钢的赞扬在今晨京华时报上也得到应和。是评论员吴乔在《民主协商减少内耗凝聚共识》中就网络表达发表感慨,在回溯北京地铁6号线、厦门PX项目中的公民政治后,文章称赞“协商民主”的高度:“鲜明地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在全国党代会上还是第一次……从民主的形式看,公民的直接政治参与,更多的就是一种协商。协商民主制度的健全,将会导引公民直接参与的有序。从大势看,这种协商民主将是公众民主生活的重要形式,将会更多更广泛地存在和影响我们的未来生活”。

本文相关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