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汉堡】说法七:“高膳食纤维”。
这种宣传常见于饼干和甜点。现代人大多严重缺乏膳食纤维,连推荐数量的一半也吃不到,所以增加一些纤维供应,的确是件大好事。所以很多热爱健康的人都会被这样的词汇所吸引。甚至有的产品干脆宣称,“纤维含量10%”,更让消费者动心。可惜啊,这些纤维的确存在,只是都被油脂饱和了。这是因为,粮食、豆类中主要含的都是不溶性纤维,它们的天性是“粗糙”。那些嗓子眼细的人,习惯于精白细软的人,很受不了这种粗糙的感觉。3%的纤维含量已经能带来扎嗓子的感觉,何况是10%呢?可是这些号称高膳食纤维的产品为什么还那样口感出众,粗而不糙呢?无非是油脂在里面“润滑”的效果。纤维的特点是吸油之后就变软。纸就是纤维素制成的产品。把餐巾纸撕下一小块,用油浸透,手感是不是马上就柔软了很多?撕碎了咽下去都不难。所以,纤维含量越高的产品,通常含脂肪的量也越高。而且,因为饱和脂肪软化纤维的作用更出色,通常都会用含大量饱和脂肪的氢化植物油或者黄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来打理这些产品。——这哪里还有健康价值呢?

“不死”汉堡14年不变质:十大坑爹的食物标签
【“不死”汉堡】说法八:“含有维生素C”。
维生素是好东西,特别是人们认知度最高的维生素C,因为被商家赋予了“美容养颜”的功效,几乎是最吸引女性眼球的一个营养词汇了。在饮料当中,只要宣称添加维生素C,就会让女性趋之若鹜。其实呢,含有维生素C并没什么稀罕,也增加不了多少成本。如果只说有维生素,却不说加了多少,基本上不用指望它,因为它没打算为其中的含量负责。

“不死”汉堡14年不变质:十大坑爹的食物标签
再说,水果里除了维生素C还有很多保健成分和营养成分,一些饮料里除了维生素C什么好东西都没有,喝它和吃一粒维生素C小药片再喝杯白开水没多大区别,可是小药片才3分钱,而饮料要好几块钱呢,里面还加了好多的糖和香精,维生素C还可能被降解氧化,其实还不如喝白水加药片健康。
【“不死”汉堡】说法九:“不含胆固醇”。
凡是植物油都不含胆固醇,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之处。说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话,是有意无意地利用消费者的无知,暗示其他油脂产品可能会含有胆固醇,有不公平竞争之嫌。还真有人对我说,只买某种油脂产品,因为它“不含胆固醇”。我说,那其他烹调油会不会有胆固醇呢?她说,那谁知道啊,我就是拿不准嘛……我无语了。都是植物油,哪儿来的胆固醇?除非人工往里面加动物油……不含胆固醇,并不代表这种油对血脂一定有什么特殊好处,更不意味着吃这种油不会让人长胖。比如说,棕榈油不含胆固醇,但它的饱和脂肪酸比例比猪油还要高。含有胆固醇,也不一定就对健康不好,比如鱼油、鱼肝油里就含有胆固醇。无论含不含胆固醇,少吃点油,别吃那些加热很多次的油,才是最要紧的。

“不死”汉堡14年不变质:十大坑爹的食物标签
【“不死”汉堡】说法十:“纯肉无淀粉”。
在肉制品的货架前常听到吆喝这句话。没有淀粉,不等于其中就是纯瘦肉,更不等于其中的原料质量比其他产品更高更安全。西式肉制品不太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纯肉,尝一口就知道了。纯瘦肉加热做熟之后质地比较紧密,有肉丝的纤维感,而肉制品都水分丰富,连个肉丝都吃不出来,毫无疑问里面加了大量的保水成分——只不过它们不是淀粉,而是大豆蛋白、植物胶和磷酸盐之类保水物质。而且,为了让产品质地柔嫩,切片时切面光滑,肉肠中传统上都要加入不少肥肉糜来改善口感。没有淀粉,绝对不意味着其原料中没有肥肉成分,而肥肉恐怕并不是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优先购买的原料。总之,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无论去超市还是农贸市场,购买食物的时候都需要动动脑子,不能只看广告或包装上的各种华丽诱人说辞,否则就容易被商家忽悠。

“不死”汉堡14年不变质:十大坑爹的食物标签
热点新闻推荐:
高校捐精被指强迫 院方称只是统一取样
红衣美女用单反占座奚落农民工(图)
百变猫咪秀网络蹿红 看上去很暴力(图)
武汉地铁十八怪漫画图谱微博蹿红(图)
留学生创意摄影:当北京遇上美国(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