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讯纷乱的今天,人类进入了速读的时代,任何的一个历史事件都变成了一个个标签,被贴上数量不等的关键词。在这样一个经济程度越来越发达的中国,在这样一个追求利益的年代中,青年的种种特征不断涌现,并渐渐变成了一个时代的标签。
近日,一部名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异常火爆。这部略带伤感的影片,描述了70后一代青年的青春和梦想,失落和迷惘。
正能量
信念和快乐是年轻人的正能量。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用它给青年人打气:守护心中正能量“很多年轻人都会去抱怨,觉得生活中充满着负能量,有人拼爹,有富二代的故事,有送礼去打造自己的前程等。”

style
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越来越让年轻人所喜爱,歌曲中的一种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其背后所凸显的是,很多年轻人希望用着自己的方式演绎他们的Style.语言标签。

给力
给力,出自网友配音的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那里只有一面写着“天竺”二字的小旗,孙悟空抱怨道:“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该动画受到网友追捧,“给力”也由此流行。2010年11月10日,“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浮云
自2010年国庆期间的网络“小月月”事件。横空出世的“小月月”,以匪夷所思的言行雷倒众生,引得年轻人吧感叹:“神马网络豪放女,浮云!都是浮云!”

打酱油
当这个词重出江湖的时候已经变成“不关我事”的代名词,“酱油族”以此来无视诸多烦恼,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但实际上,打酱油也是青年人对没有参与感的一种调侃。

屌丝
有媒体指出,如果年轻人无法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处境,久而久之,就只剩下“北漂”的惆怅,和“屌丝”的自嘲了。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1卷第1号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开宗明义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青春终将老去,何必如此“早熟”?梦有千万种,无需好高骛远。这个时代这个社会需要为青年提供的,是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多样的成才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