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会大跌? 那些“虚假”的买房观念

   2023-10-18 互联网190

在上海有套小两房的徐先生说,2007年买房时,有位专家说,刚需族最好梯度置业,先小后大,先旧后新,自己信以为然,就在外环内买了套小两房。 “当时只用了公积金贷款20万元,其实再多贷30万元,就可以在同小区买套三房,但当时傻啊,信专家的,现在同样换套大的,至少需要贷款100多万元。 ”

连番新政之后,梯度置业观念并不明智。首先,调控政策不断出台,高首付、高利率等使置换成本大增;其次,房价近几年不断上涨,先买小的,可能就换不起大的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房价居高不下的市场,年轻人置业宜考虑长远,以满足未来多年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理性消费、长期持有,自住为主、兼顾投资。虽然现在压力大,但省了日后换房的麻烦。当然,提倡考虑长远并不等于鼓励超前消费,买房还是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

5、不买房运动

“不买房运动”颇有点理想主义的情怀,但在现实主义的土壤里,理想主义最容易输得很惨。

2006年4月27日,邹涛在网上发表《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社会的公开信》,除了呼吁市民支持不买房行动,更恳请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调控房价。

三年多过去后,2010年5月8日,邹涛称自己“无言以对,唯有祝福”,“在面对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看不懂的中国房价时,我们唯有顺势而为。 ”

应该说,“三年不买房行动”的出发点是好的,颇有点理想主义的情怀,但在现实主义的土壤里,理想主义往往输得很惨。

6、“房奴”最苦

家里有房,处事不慌。这是城市丛林法则的生存哲学。

“房奴”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经常有人抱怨说,“房奴”最苦。从这十年房价走势来看,“房奴”肯定辛苦,但未必是最苦的,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想做“房奴”不可得才是最苦的。

有一篇博文说:“现在是 ‘房奴’,未来才会有保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天生良才。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成为芸芸众生。通货膨胀不会因为不受欢迎就离我们远去。能有机会在年轻时搏一把,混个‘蜗居’,总是在为将来不可测的风险做点准备。家里有房,处事不慌。这是城市丛林法则的生存哲学。 ”

红极一时的描写“房奴”状况的电视剧《蜗居》里面宋太太扮演者邬君梅说得比上面的博文还透彻:“我建议年轻人就应该挑战自己。你年轻的时候不给自己压力,难道等老了再去挑战吗?你年轻,你就争取去做‘房奴’、‘车奴’,这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你还年轻,买得起就供钱还款,供不起了大不了把它卖掉嘛。 ”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有度,做“房奴”也要量力而行,视自己的财力贷款。

7、不给银行打工

不投资理财,一旦遇到变故,就没有承受风险的能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