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要到年底了,中人网编辑做了一期关于“职业倦怠症”的专题,让我也“吐槽”一下。“职业倦怠症”也称“职业枯竭症”, 指上班族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耗尽的一种心理现象,由此造成工作没有激情,怀疑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总是被动的完成工作等现象。工作量过大、薪资不理想、薪资差距、人际关系不理想、工作有责无权、与企业理念不合等是产生“职业倦怠症”的原因。应对“职业倦怠症”,企业应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但关键的还是在个人,从自己本身出发,才能治本。
由于职业关系,出差途中经常打出租车,在车上我都会问出租车司机:“师傅,开车很累吧,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啊?” 几乎没有人回答不累的,但有一个北京的哥说的话至今令我难忘。他说:“开车是个很机械的工作,确实很累,也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当我看到乘客坐我的车,都满意离开时,我就特别开心,从工作中找到快乐,才会让工作不累。”在车上和他闲聊,了解到他妻子在一家商场上班,女儿正在上幼儿园,他每天都需接送送女儿上学、放学。我问他有什么理想,他说每天看到妻子很快乐、女儿健康成长,他就很快乐。
人,因为理想而伟大,理想就是生产力!
北京的哥为什么能有效应对“职业倦怠症”,因为他有理想,理想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人生旅途中,“职业倦怠症”会一直伴随我们,我们想躲避也躲避不了。看看书,旅旅游,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和朋友聊聊天,能短暂缓解“职业倦怠症”,但如果有了自己的理想,则可永久解决“职业倦怠症”,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当下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准备的,理想是灯塔,理想是航向,理想能催人奋进。对理想坚定的人自信、激情、快乐,没有理想的人行尸走肉、垂头丧气,得过且过。
古人说“三十而立”,何为“立”,即搞清楚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理想应“源于实际、高于实际”,只要坚持不懈,为理想而奋斗往往都会成功,当然,因环境、机遇等因素不同,成功会有迟早,也会有大小。三十岁之前我们对理想的认知是模糊的,但到了三十岁,一定是实际的,否则就成了幻想。有了切实可行的理想,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人生旅途,“职业倦怠症”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有了切实可行的理想,就可以有效克服,理想让我们前行,理想让我们伟大,理想让我们的人生五彩缤纷。
相关阅读:
年底了,你有职业倦怠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