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过程是一个欺骗风险相当高的谈判过程。阿沃特公司的调查发现:44%的履历存在夸大或伪造成分。另一项研究发现,83%的毕业生为得到工作而撒过谎,而且他们往往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而在申请总裁、副总裁或董事等高管职位时,只有不到1/4的简历包含虚假信息。因为在高层次的应聘中,喜欢吹牛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多:例如莲花软件公司执行总裁杰夫。帕波斯在《华尔街日报》揭露他简历中存在夸大事实之处后被迫辞职。他曾是一个航空运输管制员,海军上尉,并不是海军陆战队上校和战斗机飞行员;他只获得了一所函授院校的学位,并不是名牌大学博士。
为什么人们在履历中爱撒谎?
最直接的原因,当经济衰退工作难寻时,人们会更加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找工作。另一个原因是文化习惯:很多人认为公司完全不值得信任,因此他们对公司说谎也就不会有罪恶感。
有一种求职谎言或许能够被我们理解,那就是年纪大的人害怕人们会因年龄而歧视他们。纽约新学院大学社会所的研究发现:54~64岁的失业工人很难找到新工作;30%的大龄男性失业期超过七个月,而25~34岁的失业工人只需要两个多月就能找到新工作。一个重要原因是40岁以上的工人会花掉老板双倍的健康保险金。
除了年龄歧视,还存在一种普遍的性别歧视,导致很多女性害怕因怀孕或是抚养孩子耽误工作。
根据福布斯网站的调查,人们在履历上撒谎的最常见方式有:学位、学习成绩、工作日期、以前的工资待遇、头衔、技术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提供虚假地址。科罗尔调查公司还发现,人们经常会就信用卡历史以及驾驶记录撒谎。
许多位高权重的人在履历上撒谎,刚开始仅仅是无心之举,到最后却羞于改正这个错误。麻省理工大学的招生办主任玛莉丽。琼斯,捏造自己获得了奥尔巴尼医学院的生物学学位,还谎称获得了博士学位。琼斯解释说:“28年前,当我申请麻省理工大学职位的时候,就在学历中作假,后来一直没有勇气更正,直到最近一次申请现任职位时也没有勇气更正。”
在2002年出版的《石板》杂志中,丹尼尔。格洛斯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在履历中夸大自己的学术才能的人就没有竞争能力……而且,正是那些没有在履历中造假、能够真实说出自己学术水平的人,在近期导演了一个最为恶劣的金融诈骗案。”
尽管如此,履历造假后果依然会很严重。Veritas软件公司在伦卡尔履历作假事件败露后,险些被纳斯达克摘牌,伦卡尔辞职的消息一经传开,Veritas的股票一路狂跌,损失了近11.4亿美元。
因此,不论人力资源总监还是普通的招聘人员,都必须提高自身识别谎言的能力。
研究发现,将检查欺骗的面试技巧与背景调查联合起来的时候,能够发现更多的求职谎言,对比以前,解雇事件多出32%,确认犯罪多出60%,还有82%的人在工作期间酗酒被及时发现。这些都不是小问题,任何一个行为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原标题:最常见的谈判欺诈:履历造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