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坚持把改革作为加快校办企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进一步认识到抓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区委、区政府也反复强调抓好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和集体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如果说校办产业在发展之初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实体,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还能发展的话,那么随着校办企业全面融入市场,实现同等竞争,这种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就会形成很大体制性弊端,就会产生不利于发展和竞争的劣势。因此,必须依靠改革,加快调整校办产业经济布局,努力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实现抓大要强,放小要活。校办企业深化改革是过程、是手段,加快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机遇意识,以改革为契机,通过改革,真正将校办企业融入到推进建设生态石化基地的进程之中,力争在全区整体发展中抢得更多的商机,特别是能够在原有发展基础上,进入新的行业和重要发展领域。企业经营者,要有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以改革为动力,构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第三,坚持把改革作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校办企业只有通过改制,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把无限责任变为有限责任;通过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夯实集体资产的底数;通过改变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防范和化解教育部门的风险,使校办企业一心一意抓发展、学校集中精力抓教育;通过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校企人事、资产、经营和责任的分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尊重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
二、立足实际,在改革思路上要不断创新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要在认真总结以往企业改制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校办企业发展和改革的实际,坚持尊重历史与承认现实相结合,维护集体资产权益与兼顾各方面利益相结合,肯定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与调动其积极性相结合,认真做好改制的总体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股权设置方案。在推进校办企业改革中,坚持改革形式多样化与操作程序规范化相统一,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实现改制思路的新突破。一是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根据校办企业的实际情况,由区体改办、教育局和集体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全国一些地方改制的做法,依据国家和我市的相关政策,确定了在产权界定、人员安置、股权设置等方面政策,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统一,希望各企业认真消化。并在制定方案时得以很好地落实。二是在形式上力求多样。校办企业的改制,在形式可以实行因企制宜,对于规模较大的、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赢利能力强的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实行部分固定资产租赁使用;部分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租赁、承包、联合等形式维持企业现在的生产局面。总之,实行一厂一策,因企制宜,适合什么形式,就采用什么形式。三是操作上寻求新突破。校办企业改革既然是我区企业改革的最后一个板块,就要充分借鉴和应用以往或其它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先进理念,比如在对经营者的期权问题上,借鉴了驻区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做法,有关部门要抓时间,抓紧研究,力争7月份之前,拿出一个既能体现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又易于操作的办法来;对于位于城区东扩内的企业,对土地置换问题,要集中力量,抓紧协调,达成具有操作性的意向,切实解除改制企业的后顾之忧。对改制企业的政策支持问题,有关部门要统筹考虑,按照公平一致的原则,在完善鼓励发展政策中一并予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