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升级需要纺织人才升级

   2023-04-12 |||4350

  趋势:从封闭性制造到开放式提高

  中国首份《中国产业升级报告》称,全世界都在掀起结构调整、产业创新的热潮,如果一国长期徘徊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将无法继续栖息于未来新的全球经济政治版图。

  产业升级过程中,除了掌握新设备、研发新技术,下一步还需要怎样的人才战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王天凯认为,必须要重视和提高职业工人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实现工业强国,你不能光靠企业、工程师,更多是靠专注于自己基础岗位上的最平凡职工们。关注是改变的前提,当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开始重视,也就是对工业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视。操作比武除了促进行业间的人才交流,还能激发起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和思考。”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职工的技能操作比武应常态化,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异常困难。一是行业不愿意举办,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困难,尤其是特殊行业的能耗比惊人。比如这次经编工的技能大赛。杨世滨说:“经编机的织造效率大于所有针织机,一般机器转速小于1000转,经编机能达到4000转,但耗比量很吓人,”许亮也帮忙算了笔账,“一台4米多的经编机,一天耗布量为1吨,一天原料费就是15000元,平均打一个样至少需要1.2吨的原料,需花费近20000元。”

  二是企业参赛积极性不高。许亮说,最初在技能大赛报名阶段,许多企业都不愿意派员工参加,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地区和岗位差异,不同企业的员工待遇并不相同,尤其是经编工缺口比较大,熟练工都非常“紧俏”,老板们害怕员工之间会互相“串通”,担心引发员工看到别家公司的高待遇后的“离职潮”。

  后来经过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的共同努力,换一个角度来协调,一切便迎刃而解。比如润源为比赛特意提供了10张特制小型经编机,既解决了比赛统一标准的问题,也为一些职业技能院校和研发中心提供了最为缺乏的实验样机,给科研提供了实际有力的帮助;再比如告诉企业要变“提防”为“融合”,让不同地区和企业之间坦诚相见,打破隔阂反而能够更好切磋技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操作效率。

  另外,产业升级之后,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已不仅仅是“制造”人才。19日,本次技能大赛的第一场理论考试结束时,来自福建参赛队伍的几名女工对记者说,试卷上的题目太专业,好多名词都读不懂,“平时公司只要求我们操作好机器,也没有过太多理论知识的培训。”后来记者又询问浙江某公司一位KS车间操作工的参赛代表“你们公司有没有提供给你们一个培养晋升机制,是否想过未来怎样提升自己”时,她一脸茫然,想了半天说,“没有。”

  随着制造业中间投入部分的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不断升高,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物投入。这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日渐明显,服务已成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升级后的产业,人才的双向流失依然是许多制造企业的现实,一方面员工看不到有提升的未来,一方面是企业留不住熟练工。所以,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加大对制造业领域里服务型人才的转型培养,从技能“封闭性培养”到进行一系列培训服务的“开放式提高”,对于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来说,其实已经变得日益重要。

  切实改善员工待遇和地位也将成为制造企业留人的重要考量。20日,全国纺织行业经编工技能竞赛闭幕,获得第一名的操作工是来自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的欧小满,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将为她申报“五一劳动奖章”。据悉,获得本次大赛前三名的员工将被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全国纺织针织工业协会晋升为技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二级;第7到18名将晋升为高级工程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级。包括此次在全国大赛获奖的员工们回去后的薪金待遇都将获得相应提升。

  经编只是产业升级后制造业的缩影之一。中国制造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不仅是一个行业命题和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教育命题和社会命题;需要各方面改变和提升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企业。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