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尽管智慧城市无法成为战胜雾霭的主力军,但是大家也不要对它失去信心。
有这么一个比方,智慧城市的作用就像是给城市增加IQ,正如人一样,脑筋儿机灵了,做事也就靠谱多了,这么一来,对付雾霭也增加了几成胜率。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妨YY下据称能够彻底解决雾霭问题的“黑科技”,城市吸尘器:
一位荷兰艺术家兼设计师发明了一种装置,他希望借此装置能够为北京烟雾笼罩的天空清除污垢,为那些戴着口罩的北京市民创造新鲜的空气。
通过铜线圈制造的电磁场可以将漂浮于烟尘中的颗粒物吸附到地面上,很轻易的被清理干净。
荷兰艺术家戴恩·罗素格地说,“就好像如果你有一个带静电的气球,头发就会被气球吸附一样。烟尘也会被吸附。”
他的工作室已经和北京政府签订了协议,允许他在北京的一处公园中测试这项技术。

城市吸尘器构想图
北京的天空常常被灰色的污浊烟尘覆盖,短短一周,北京就可以数次发布了空气污染红色预警。
罗素格地说,他已经在室内进行过模型试验,证明这个方法有效。他有信心,在一组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的合作之下,这一装置在室外也同样有效。
“北京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都很适合。空中的烟尘高度很低,而且它地处谷地,空气流动性不强。这种地形气候条件很适合测试该装置。”
“我们可以净化空气,但真正的挑战在于,要将烟尘清除彻底,重见天日。”
罗兰格地承认,这种致力于净化空气的工程更多的是想 增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使人们更多的关注切实有效的净化空气的方案,而不仅仅是可能有效的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案。
“这不是根治烟尘的方法。根治烟尘的方法是环保汽车、转变工业结构和转变生活方式。”
但同时,他希望这项空气净化工程能够给市民们敲响警钟,使他们意识到洁净空气和污浊空气之间的差异。
或许艺术家真能拯救雾霭下的中国,谁说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