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装品牌“涨价”的烦恼

   2023-01-12 |||7720

  “其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都已经降低了许多,甚至都‘量贩’了,但是仍以其原产地的价格在进行销售。”任力对此颇为质疑,认为这种销售行为应该得到一定规范。

  据任力介绍,国外对于产品产地的规定非常严格,要求予以清楚地标注,但就国内而言,一些商家往往在产地标注上大做文章。

  比如一些品牌不写自己Made in Italy,只是写上一个Italy,说明其品牌是意大利的,但产地很可能就在中国。

  “一个产品的产地不同对价格影响很大,利润空间也将差距甚远。”任力说。

  国产品牌应突围

  对于不断涨价的国内服装品牌,北京白领黄晶选择了转战海外市场。据记者了解,与黄晶心态类似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多年从事服装零售行业的刘晓也感叹,国内服装品牌涨价本就十分尴尬,不涨价利润则在不断下降,涨价了消费人群又将因之减少。

  任力则告诉记者,目前经营服装行业困难很多,并不是涨价了经营者就赚钱了,反倒是大家普遍反映库存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朱庆骅则对记者表示,在成本上涨、终端零售价格回归理性的情况下,服装行业利润空间有所下降,专卖店利润在40%至70%左右,商场则在60%至70%左右。

  在任力看来,目前国内一些品牌在设计和质量上已经不亚于国外的一线奢侈品牌,而消费者总是盲从于所谓的国外品牌,国内品牌很难获得价格上的认可。

  “同意大利、美国等品牌相比,几乎一样原料的产品,由于对方品牌运作好,管理又高效,对方以1000元价格出售很顺利,国产品牌500元都很难卖掉。”任力表示。

  更让任力感到痛心的是,很多消费者实际上拿到的产品有些也是在国内生产的,只是多背了个国外产品的标志,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其实国内服装品牌人工环节的成本上涨应该说是良性的。”任力分析认为,过去我们靠的是廉价劳动力,但是现在我们的劳动力和技术在全世界来讲也已经很优秀了,理应获得更好的工资待遇。

  据任力介绍,国内服装行业一度长期低价竞争,使得很多设计师和技术人员都不愿意继续从事自身行业,企业也留不住优秀的人才,因此国内很少产生世界知名品牌和设计师。

  任力希望,未来人工涨上去,有更好的设计和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

  朱庆骅研究员最后表示,虽然现在服装行业并不景气,但是机遇往往产生于危机之中,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个性化需求凸显,高端定制服装有望迎来发展的机遇,注重设计、潮流、品牌化发展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