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内石峁村两侧的山梁上,三面环沟,平面呈不规则形,总面积超过400余万平方米。城址最早建于龙山中晚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2006年石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峁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玉文化区域中心,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在2012年石峁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玉铲、玉璜等6件完整玉器,有力证明了石峁玉器的确实存在。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得知,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收藏石峁玉器达数百件之多;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126件;西安半坡博物馆收藏4件;榆林上郡博物馆;神木县收藏家胡文高先生收藏约400余件,榆林市国有收藏单位收藏200余件。石峁文化璧形玉器是石峁玉器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有器薄、打磨光滑、开片及钻孔技术成熟、残器改制等特点,玉质属软玉,硬度在5.5~6之间。现将榆林民办博物馆及胡文高先生收藏个别璧形器与读者共赏,敬请指正:
台湾邓淑萍著《古玉图考导读》再次将吴大徵的《古玉图考》中外缘有齿棱的璇玑纠正为牙璧,故笔者把这类型器都称之为牙璧。石峁玉器中的牙璧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也较多,仅在胡文高先生收藏的四十多件牙璧中,形状就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真可谓是千姿百态。石峁文化璧形器应属玉礼器或者配饰。
据悉,在2013年神木石峁遗址的科学考古发掘中又有新的收获和惊喜,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孙周勇的话讲:“目前的发现仅仅是冰山一角,好戏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