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讲宗旨。信访工作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群众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信访部门反映情况和问题,表现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希望。同时,党和政府从群众的来信来访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中,也能分析出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和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因此,对于群众的来信来访,信访干部应当抱着欢迎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接待,及时、依法、妥善地予以处理。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群众的疾苦,越要热心而又细致的去办。古时候大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之溺也;稷(ji)思天下有饥者,犹己之饥也。这在昭示我们,作什么工作都要将心比心,尽己所能,千方百计地使群众的问题尽快得到圆满解决。一般来说,信访群众往往都是遇到比较复杂、难于决断和处理的问题,都是涉及到了自身权益,想了好久才来向我们反映情况和问题的。老百姓也不愿意上访告状,特别是对待初访群众,我们应该积极妥善地进行接待处理,不能采取把矛盾上交,或者置之不理,踢来踢去,推卸责任。我们学习的榜样张云泉同志始终恪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样一项诺言,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好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地去关心群众的疾苦,做群众的知音,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做到这点,就要在奉献上学会用“减法”,认真对待每一件来信来访,对每一个案件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中要自觉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公仆意识。就是要摆正和群众的关系,做到认真负责处理群众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服务意识。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领导为群众服务思想,克服“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三是法律意识。就是要在信访工作中,认真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理信访事项,依照法律法规处理每一宗信访,做到依情、依理、依法办理每一宗信访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