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开创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1、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必须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点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要采取坚决措施,积极探索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强化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办电视专题、刷写标语、办黑板报等有效形式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广大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