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强有力地推进全县作风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义不容辞,时不我待。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一)坚持推行开门评议,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评议是我们改进作风的重要动力。实际上是一次严肃的考试。应该说,大多数党政干部对党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有判断力的,也有改进的主观愿望,但由于各种利益得失、权限制约、人际关系的影响,一些干部自觉改进作风的动力不足。还有一些干部由于处在掌权的位置上,能感觉到其他部门的作风问题,却感觉不到自己部门存在的作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评议是干部改进作风的客观动力,是干部改进作风的重要镜子,是干部改进作风的行为坐标。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把人民群众的评议和组织考核联系起来,形成工作评议与服务对象、阶段评议与整体评议、单项评议与综合评议、重点评议与一般评议相结合的推动机制。这样做,许多干部会感到有压力,县委在讨论时认为:干部有压力不是坏事,压力可以激励干部为老百姓多干事;否则,如果老百姓感到压抑沉重,干部感到轻松无责,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就要犯方向性的错误。从今年起,每年组织评议的结果,要纳入组织部门对部门工作考核的范围,对评议定级排列前位和末位的乡镇和机关单位领导重点进行考核。评议定级为优秀的要给予表彰。评议定级为不合格或排在后两位的乡镇和机关单位和一事一议评议(个案)超过3次的乡镇和机关单位,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和实行挂牌(黑牌)警示;对连续两年行风评议不合格或排在后两位的乡镇和机关单位主要领导,采取组织措施。
(二)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依靠制度管人管事。俗话说,人管人,得罪人,事倍功半;制度管人,激励人,事半功倍。作风建设要切实抓出成效,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作保证,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很多措施就难以落实。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都制订了一些作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现在的问题是制度不完善、不配套,更主要的是制度不落实。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加快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认真抓落实,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和监督考评机制,研究制订和完善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方法,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评议、日常考核与年终评比相结合;要建立和完善投诉受理机制,设立作风建设投诉中心,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力度,认真组织查办投诉事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和依靠党组织、人大、政协监督的作用,将行政监督与法制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对危害和影响作风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的典型事例公开曝光,依纪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