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牢牢把握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国家教育部制定了《2003-2011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均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对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牢牢把握这些新的要求,对我们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推动我县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领会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丰富内涵。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赋予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把握这些丰富内涵,我们才能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教育的自觉性。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三化”进程,必然要求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我县也面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紧迫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然要求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形成与经济结构变化基本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新的发展观,统筹兼顾,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形式和不同所有制的教育共同发展,推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教育工作加快推进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教育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我们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着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机构、人事制度等各个层面的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和机制优势,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随着《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教育管理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都将发展一系列深刻变化,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工作都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跳出“教书匠”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理念,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创新教育制度、体制和机制。再次,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然要求增加人才培养数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要通过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要贯彻落实中央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教育工作的实践来看,一方面,必须贯彻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努力追求教育的均衡性,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另一方面,关键是要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直面问题和矛盾,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实现教育数量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科学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