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对策(2)

   2023-10-05 互联网2150
核心提示:1.4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以多源、多分辨率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化和网络在线应用为特点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将逐步成为空间

1.4 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

    以多源、多分辨率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化和网络在线应用为特点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将逐步成为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及其产业化的主流。随着可供利用的商业化的遥感卫星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加。空间信息资源的快速获取、处理、网络服务和应用将成为空间信息资源应用及其相关信息服务业的主流。基于多源、多分辨率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集成,模型处理、三维显示和虚拟现实为特点的"数字地球"技术应用将成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应用模式。空间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各类应用系统的集成将成为主导的应用模式,基于广域空间信息栅格,支持多源地理空间信息网络互操作的网络服务将成为未来空间信息服务的主导式。支持空间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立足21世纪新一代空间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技术和地球科学的综合集成应用,将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1.5 空间信息技术的产业化

    空间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步伐加速,卫星定位和遥感设备的研制发射以及遥感数据产品加工服务的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GPS接收机,GPS导航系统,GPS航空、航海、公路、铁路导航控制系统,GPS接收机与其它电器结合的通用设备如GPS照相机、GPS收音机、GPS手表等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群体,成为空间技术应用中首先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领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全球基于GPS的移动接收设备的销售额为200亿美元以上;2005年至少可达到500亿美元。其主要应用为精准农业、车船调度管理、智能交通、移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经济社会管理等。

    全球遥感卫星及其相关产业中,完全由企业经营的比重已大于10%,大部分国家先后开始采取"官助民办"的方式经营数据产品。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统计,1996年全球已形成年产值770亿美元、年增长率20%的新型空间技术开发与应用产业。据此推算,到2005年,全世界空间技术产业将超过2000亿美元。空间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正在孕育新的先导产业,极大地拓宽人类的视野和活动空间,促进生产力新的飞跃,形成新兴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6 以地球系统为目标的全球对地观测计划日臻完善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各国已经向阿太空发射了5000颗卫星或空间飞行器,从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之后,人类进入了从空间观测地球的新时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人类对地观测系统已经形成多平台,多系列,多种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现在除美国和法国外,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欧空局、印度、以色列、韩国等都相继发展了各自的对地观测系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样性的对地观测系统。从70年代以来卫星的最高分辨率几乎是每十年提高一个数量级,如今1米空间分辨率和纳米级光谱分辨率的卫星已经成功的在空间运行。全天候的雷达卫星系统也成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部分。大小平台相辅相成,对地观测平台可能达到数十吨,满载数十种观测系统的大综合平台,也可能是小到几公斤的甚至数百克的纳米卫星系统, 大型平台的典型代表为美国的EOS系统的TERRA(AM-1)、AQUA(PM-1)平台和欧空局计划于近期发射的环境卫星(ENVISAT)。

2、21世纪初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21世纪空间信息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美国政府为了保持其遥感卫星数据的市场优势,已经大幅度降低了陆地卫星价格,开放了新一代多光谱气象卫星和全球定位卫星,推出1米分辨率的商业化遥感卫星图像,并不断改善其数据服务。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欧洲为代表的空间利用的国际和区域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各国(包括空间大国在内)在独立自主发展本国遥感和定位卫星的同时,都积极利用全球可以获得的对地观测数据。这一趋势既为我国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数据广泛利用遥感技术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数据资源,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创造难得的机遇;同时又使我国的遥感卫星研制和数据服务以及相关产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快这一领域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步伐,加速自主产权的对地观测信息资源建设,建设统一效能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卫星应用系统,促进空间信息的广泛共享和广泛利用,带动空间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空间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实力,促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

2.1 促进空间技术应用

    首先,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和全方位对地观测能力的国家,潜在需求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长期以来,通过政府投资已经积累了丰富,而且比较系统的专业地理空间信息和遥感数据资源,应用潜力巨大,为此,要加速制定促进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部门和地区之间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通过规范国家公共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规范化共享,提高这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盘活其潜在的利用价值,对于促进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将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加速自主产权的国家空间信息资源建设,强化公共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足以支持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性信息资源,为各行各业提供公共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其中的重点是支持基础性、业务化运行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开发。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是国家、地区、部门中对其职能起支撑作用,同时又具有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的空间信息系统。这一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化运行将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水平,全面提升国家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应用和服务能力。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分步骤完善国家和省级各类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将其纳入全国性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形成相应的信息服务能力将全面提高我国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公共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为各个领域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高起点发展的信息环境。

    此外,应积极支持各类空间信息应用示范系统的实用化、产业化运行,加大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的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地理空间信息系列产品。充分发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技术在全国或区域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建设和更新中的作用,优先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遥感卫星信息产品。继续拓宽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领域,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大力应用地理空间信息,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信息支持能力。(下接3)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