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并走向新型工业化时代,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的严格监控等,都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高新技术也愈来愈代写论文需求多地融合渗入到测量领域和仪器仪表行业,相应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必也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对仪器仪表类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它已经不再适应该类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技术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专业面太窄,不适应当前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二是原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内容起点低、知识陈旧,实践课程过分依赖理论课程等。因此,必须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专业,以适应测控领域和仪器仪表技术的不断发展。
广西工学院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始于1998年,2001年被批准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6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改革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测控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2、 结合高新技术发展,提升专业学科内涵建设
作为测控领域唯一的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21世纪的仪器仪表学科将是集机、光、电、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虽然是仪器仪表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但其技术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因此我们在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时,突破传统的仪器仪表学科的限制,根据新世纪仪器仪表学科的发展确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作为第一层面,测量测试技术、仪器仪表技术为第二层面,构建涵盖六种技术领域的复合型测控领域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3、 优化整合课程体系
根据测控与仪器领域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整和。培养方案根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相互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在课程体系上,突破仪器仪表学科的限制,重新确定主干课程,打破原有学科内容划分,调整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加强了信号处理、计算机、自动控制类的课程,体现了“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中确定了以电子技术类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类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处理技术类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自动控制技术类课程(自动控制理论)为主的学科基础课体系。以2001级教学计划为例,分别占学科基础课的31.1%、26.6%、9.6%、9.6%,四类课程在学科基础课中达到76.9%,并按模块设置了精密仪器、智能仪器、自动控制三个专业方向的专业限选课,同时还提供了总线技术及应用、虚拟仪器、新型传感器技术应用等多门学科新技术课程作为专业任选课,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认真分析专业需求与各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后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整合,将2000级教学计划中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并作为院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除了课程内容优化整合外,为解决课程学时数不足的矛盾,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也进行了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电路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新型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等多门课程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使课程建设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4、 构筑电气信息大类人才培养基础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多学科专业优势,实现不同专业、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辐射作用,我们重新整合了现有的测控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自动化专业。将这三个同属电气信息大类的专业基础打通,三个专业前两年的课程,在理论课程设置、实验项目选择(特别是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上)方面的学时数和内容基本一致,构成了电气信息大类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这一做法,既有利于电控系三个专业师资和教学设备的共享,也有利于目前进行的全面学分制改革,符合本研究培养宽口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思路。
5、 改革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与理论课体系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们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将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独立设置,同时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形成与理论课程体系并驾齐驱的两个支柱。如将原来依附在大学物理、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单独设置,开设了物理实验、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测控技术综合实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体系独立后,清除了课程建设中机制上的障碍,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验证性、低层次、重复性实验过多的弊端,有利于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行结合,为培养工程型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6、 结束语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多学科融合的学科建设方向,优化整合了课程体系,构筑了电气信息大类人才培养基础平台,为测控专业的本科教育构筑了新的教育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一次突破学科建设限制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探索和实践,对地方工科院校拓宽办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