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国家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2024-01-18 互联网1210
核心提示:1 引 言中国计量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隶属于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是中国计量学院办学历史最长、建设最有成效的专业之一。高等学

1 引 言

中国计量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隶属于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是中国计量学院办学历史最长、建设最有成效的专业之一。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1]。特色专业建设点分“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最近, 2007年度第二批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结果揭晓(教育部教高函〔2007〕31号),我校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入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目标是: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实践教学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本专业以及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不断进行探索和优化,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计量特色、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2. 1 指导思想

针对现在的实践教学中对精度和误差概念等问题的理解程度不足,以及现有实验设备和企业正在应用的检测设备之间的不同步,为防止此类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提出以“精确化、信息化、工程化”作为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贯穿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1)精确化。现代科学仪器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精密和准确,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此,本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调精确化,就是要求学生不但要能够验证和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牢固建立计量的概念,即任何测量都应当是量值准确可靠的[2-4]。这样,以精度、不确定度等概念为线索,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就可以贯穿起来了。

(2)信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学生对于计算机在科学仪器中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够重视。本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科学仪器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微处理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于提升仪器功能的强大促进作用,使学生意识到计算机是信息化社会中的必备工具,提高了对本专业的认识。除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等必修课程外,还开设了“Matlab程序设计”、“CAD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选修课程,并且实习、课程设计、学科基础课、学科方向各课都安排上机实验内容。

(3)工程化。在商品经济时代,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如果不能在人才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我们的专业教育就是失败的。为此,本专业着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使得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为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2. 2 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在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本专业重视学习和借鉴各高校同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外教育(实践部分)进行了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逐学年进行更新,逐步建立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3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3. 1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本专业对它一直非常重视,其地位在逐渐提高。随着近年来实验室条件的改善,本专业所开设的实验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强调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增加,同时还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安排了开放性实验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申请。实验室依托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通过资源整合建成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光电检测平台和流体检测平台,很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体现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视和强化。

3. 2 课程设计

本专业在第6学期和到第7学期安排了3门课程设计: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仪器仪表结构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设计性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在某个专业技术方向利用所学知识和软硬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运用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3. 3 生产实习

本专业的学生生产实习以校外实习为主,重视到企业中,到生产第一线的真实环境中去锻炼,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改革学生实习机制。本专业与企业有长效的合作机制,专业课的老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沟通,确保了实习效果。

3. 4 课外科技活动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超过50%。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本专业为学生安排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辅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近年来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得了多项奖励,这说明本专业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很成功的。

3. 5 以科研促教学

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科研课题本身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很好的题材。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分解,形成子课题,融合到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当中。例如,本专业梁国伟教授的浙江省科技厅项目“环形管多相流量计的研制”,经上报学院党政会议研究批准,转换为实验项目,纳入本科生实验教学中。现在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向本科生提供环形管多相流量计的压力测试实验、环形管多相流量计的温度测试实验、环形管多相流量计的流量测试实验等实验项目。

3. 6 校企合作

本专业积极探索与行业内著名企业进行合作建设实验室的方式,已同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合作,联合建立了海克斯康实验室,面向本科学生开放,采用“3+1”的教学模式,培养几何量计量的专门人才。与浙江三花集团合作,组建了三花测控工程中心,中心针对工业中实际应用建立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建的测试中心和实验室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结合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和创新平台。

3. 7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总结,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综合性、实践性最强的环节,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设计创新能力的系统性训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专业建立了严格的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到研究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把关,强调工程性与计量特色,从而达到带动就业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薪资水平的目标。

4 人才培养效果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特色决定生存”已经日益成为共识,特色专业建设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重视[5~8]。中国计量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经过长期的“突出计量特色,加强专业建设”的努力之后,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良好人才培养效果。

本专业的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动手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年来,本专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的专业结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合格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也给予较高的评价。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遍布国家、省市的计量监督部门以及军工、大型企业的计量测试与质量监控部门,受到普遍好评。历年来以上部门的单位都会主动来校挑选毕业生,培养的学生既有计量测试的独特专长,又有较宽的就业适应面,历年来就业率名列前茅,供不应求。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居全省高校前列。

5 结 语
近年来,特色专业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重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决定就是这一趋势的直接反映。对于工科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特色专业建设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 2007.

[2] 李东升.计量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 唐文彦.传感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 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5] 易荣华,潘 岚.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07(10): 57-59.

[6] 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 2008(3): 47-49.

[7] 张 萍,吴丽君,初勤亭,等.依托特色专业构建优势专业群[J].职业教育研究, 2007(12): 141-142.

[8] 陈志新,李惠升,周渡海,等.自动化专业特色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S1): 278-279, 298.

摘 要: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特色决定生存”已经日益成为共识。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经过长期的“突出计量特色,加强专业建设”的努力之后,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良好人才培养效果,并于2007年成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实践教学是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