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测控论文的实践教学分析
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变革时期,论文代写培养能肩负起历史重任,有开拓性、创造性,能参与国际竞争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实验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探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从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出发,分析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新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一定成效。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背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培养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精密仪器、电子信息、测量与控制等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与研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且发展途径和专长各不相同,培养方案也各有侧重。河南大学该专业是在1998年全国高校专业调整时由“质量检测”专业合并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近几年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传统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实验教学模式呆板,教学内容陈旧;校内缺少实训基地;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等。因此迫切需要完善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对现有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确定改革思路。
2.1突出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和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新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发挥实验和工程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2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3确保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目标的实现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固化到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中,以保证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目标的实现。
2.4完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广度、深度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多 学科之间的交叉,突出改革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运用,完善整个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2.5逐步推进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为重点的实验教学改革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A级指标的标准(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应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所具备的实验设备及条件,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
3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新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建立以知识、技能、能力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即建立以“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校内实践训练”和“校外实践训练”4个模块为基本框架组成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以保证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目标的实现。其框架构成如图1所示。
3.2 4个模块的基本内涵
1)基础实验教学模块。基础实验教学模块是促进学生深化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实验及学科基础必修课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①公共必修课实验。它是指学校安排的公共基础课的实践训练,如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学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实验等课程,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课程的实践训练。②学科基础必修课实验。它是指本学科或基础相近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实践训练。这一模块中加大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力度,更新传统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型实验。
2)专业实验教学模块。专业实验教学模块包括专业课课程实验及专业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①专业课课程实验。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机电控制系统及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应用的原则,开设10余门专业课课程实验,并在实验类型上优化验证性实验,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为核心,从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自主学习为主线,逐步减少指导教师对实验操作规则的讲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教师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主要起导航者的作用。②专业课课程设计。大三开设由几门课组成的综合性课程设计,把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设计改为课程优化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
3)校内实践训练模块。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学院于2007年建立校内电子实训基地,为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奠定基础。校内实训模块是新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过程易控制、教学成本低、实习效果易保证等优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该模块教学中注重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突出实践中的自主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不同环节的实训内容如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及参与国内大赛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①开展基础技能实训。主要开设收音机的装配及电视机的装配等实训项目,通过这一层次的实践训练,让学生熟练操作各种基本电子测量仪器,掌握电子类产品安装、调试流程和工艺。②开展专业技能实训。开设Protel电路板制作、超声波测距、汉字点阵显示、单片机开发板制作、温度监控、网络摄像头及可编程调频发射机等实训项目。在这一层次的实践训练中,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产品部件较复杂的制作和调试,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③建立起新产品开发、设计与研究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了促进学生从课堂分科学习向工程实际综合的转化,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结合专业特点和用户需求,指导学生开发设计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应用价值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参与国内赛事。组织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各类电子大赛,鼓励其自主实践创新活动,使学生更多参与技术开发,扩大视野,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4)校外实践训练。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学习和参观,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再结合学院实行的“导师制”,由导师根据专业和科研情况,不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这样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理工科高等教育对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的要求,强化了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实验技能、独立的动手能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人才的实践教学理念,使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nb
sp;
4结语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进一步确立了实践教学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以4个模块为基本构架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有力地推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体系的优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和好评。
摘要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建立以知识、技能、能力为核心的实践培养目标体系,新体系的基本框架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校内实践训练和校外实践训练4个模块组成,代写硕士论文保证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目标的实现。测控技术与仪器论文该体系对于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教学;实践训练
参考文献
[1]饶洪德.对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09-111
[2]留岚兰.实验课程设置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23-125
3]陈光军,常江,张连军.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129-131
[4]刘丽丽,何存富,宋国荣,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一条线”体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93-95,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