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2024-02-18 互联网1120
核心提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人类已经逐渐进入信息社会,各种高新技术也愈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人类已经逐渐进入信息社会,各种高新技术也愈来愈多地融合渗入到测量领域和仪器仪表行业。作为测量领域惟一的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集机光电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和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愈来愈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具有高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1]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对仪器仪表类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多数原来设有新专业目录调整前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特别是新专业目录调整之后才设置该专业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它不再适应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科专业的技术体系不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专业基础太专,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宽口径”人才素质要求;二是原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内容起点低、知识重复性多,课程的学时分配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等。因此,为了适应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探索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测控仪器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高等学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从“测”、“控”与“仪器”有机地结合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相互融合的专业技术体系,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交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原来依托的仪器仪表学科技术体系结构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该专业是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的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本专业教学计划是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能力教育模式来制定的。教学计划是综合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既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需要,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基础,可以进行自动检测与控制、仪器仪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自动测试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系统与仪器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学科技术体系与课程体系结构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其技术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因此,学科建设突破传统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限制,形成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测量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相融合的技术体系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实现[2]。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科技术体系,课程体系打破原有学科内容划分,重新确定主干课程,调整了专业基础课,加强了信号处理、计算机、自动控制类的课程,除必修的专业课外,按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专业限选课,以2001级专业教学计划为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学分之比为41.5∶11.5∶7.5,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其中,课程体系以电子技术类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类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处理技术类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为主的学科基础课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分别占学科基础课的31.1%、26.6%、9.6%,三类课程在学科基础课中达到67.3%。以测量测试技术、控制技术及仪器仪表类课程(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子测量原理及仪器、智能仪器、过程控制及仪表)为专业课,并在不同方向的专业限选课中设置五门基本不同的课程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同时还提供了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虚拟仪器、新型传感器技术应用等多门学科新技术课程作为专业任选课,进一步拓宽了专业的口径。  

 

四、结束语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一个有着广泛市场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教学改革又是一项有机地将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教学管理建设工程组合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工程。经过六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方案的仍需不断改进,才能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张 玫,谢秀颖,段培永.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4,12(4).

摘 要:本文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研究和探索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技术体系、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的思路,可为地方性高等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也可为该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借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