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人--在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23-06-15 互联网3080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真正做到“心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躬身反省、深刻剖析,不断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如何修炼“心性”,有人提出要具备“五心”,我认为还比较到位:

  一是“进心”,即进取之心。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上进心,就会失去人生的追求和前进的动力,就会在消极等待中度过庸庸碌碌的一生;同样,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了上进心,就会失去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就会逐渐消亡,被社会所淘汰。因而,保持积极健康的“进心”,对个人、对集体乃至对整个民族,都是必备的优秀品格。但是,必须采用正确的进取之道,靠勤奋敬业、扎实工作,靠优异的成绩来取得,决不能抱着损人利己、搞阴谋诡计的想法去挤兑别人,以铺平自己“上进”的道路。否则,只能使自己失去做人的基本品行,成为人人不愿共事的“孤家寡人”。

  二是公心,即公平公正之心。具备了“公心”的人,想问题、办事情,都能从大局出发,公道正派、是非分明、一身正气;能坚持原则、坚持正义、牢记职责和使命;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去做违背法律法规和原则的事情;不会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去做出阴险低俗的小人之举。在我国古代就有“举贤不避”的例子,唐贞观五年,唐太宗发现天气干旱异常,认为是朝廷政治出了问题导致的,就颁发诏书,让群臣畅所欲言指出皇帝和朝廷的毛病,官员们纷纷呈送奏章。中郎将常何没有文化,但他的奏章却洋洋洒洒,极有价值。唐太宗既兴奋、又奇怪,就传问常何:“这奏章很好,是你写的吗?”,常何向皇帝说:“我哪有这个本事,是我的门客马周替我写的”。这出自“公心”的一句实话,让马周由门客变成宰相,常何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嘉奖。

  三是爱心,即团结友爱之心。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人人都需要帮助,也都有帮助他人的责任。具备了“爱心”的人,能真心实意地爱护别人、关心别人,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厚待人、心存善意、懂得宽恕别人的“冒犯和过错”。从这个意义上讲,团结友爱之心就像“黏合剂”,能凝聚人心,增强士气;就像“加速器”,能消除摩擦阻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像“微笑的天使”,给周围的人们送去温馨、送去友情、送去和谐的春风。这里,我还要专门讲一下协调的问题。协调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而协调不力就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形成了工作的盲点,阻碍了信息的畅通,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要解决协调不力的唯一办法就是运用“团结友爱”这个法宝。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