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分类指导,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各部门单位要根据不同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党员实际。在工作的着力点上,要从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镇机关单位和部门要把着力点放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引导广大党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教育部门要把着力点放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职工和学生的头脑、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上,促进师德校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对生产一线的党员,根据需要编写针对性强、少而精的学习材料,可适当安排一些辅导报告;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年老体弱的党员和流动党员,在坚持总体要求的前提下,作更加灵活的安排;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就业本领,实现再就业;对工学矛盾突出、集中学习较难开展的单位,可采取业余、小型、分散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对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程度的党员,撰写读书笔记、党性分析材料等不要强求一律。要在坚持普遍性要求、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镇党委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做好“自选动作”,尤其要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安排、组织领导等方面,努力形成有利于调动党员积极性、提高教育活动成效、让群众接受和满意的措施办法。
(四)找准抓住解决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能否找准抓住并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是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大小的重要标志,也是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关键。参加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更要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始终,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抓好整改,以解决突出问题的实际成效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要坚持从大局着眼,注重查找和解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尤其要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每个党支部和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紧密联系各自实际,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通过解决突出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发生的新变化。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加强队伍建设,一颗红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建设“群众满意工程”,同形成“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