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既是一个传统的技术领域, 又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所谓传统,是这个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十九世纪, 世界上就出现了用机械容积式水表开展用水量的计量管理和相关研究工作; 所谓新兴,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使用更先进和更准确的仪器仪表工具来计量用水量、控制用水量,以至于更好地管理谈水资源、合理使用谈水资源,创建节水型社会。
从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渠道来看,该领域标准化技术目前隶属于全国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4/SC1)管理,其主要管理范围包括:温度、流量 、机械量、物位、显示仪表、执行器 和 结构 装置等专业,而“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目前尚属于 “流量”专业范畴。 随着全球谈水资源的日益 紧缺,各国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力度,水计量技术与仪器作为水资源计量与管理的一门重要技术和手段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该领域仪器仪表主导产品的水表,其门类和品种在不断扩大,功能和准确度在不断增加和提高,新技术和新概念在不断引进,应用范围也在的不断的延伸和扩展。尤其是ISO 4064∶2005 水表标准对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测量用的饮用水冷水和热水水表产品的范围做出了新的规定,将由传统的机械结构水表扩原理带电子装置水表和基于电或电子原理的电子水表等范围;在水计量技术的应用方面,水表产品也已从传统的封闭满管道饮用水计量领域进入到了满管道、 非满管道和明渠的污水计量、热水计量、中水计量、直饮水计量、农村灌溉用水计量、消防用水计量、以及工农业用水过程测量与控制等方面,并且其应用范围还在逐步扩大之中;涉及 到的 技术 面也越来 越宽,从原 先的 主要 由流 体学 、机械学、材料学和工艺学等技术领域扩展到了传感技术、 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 术、 软 件技术等方面;同时与水表产品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测量与计量技术的内容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推动 “水计量技术与仪器”这门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开展对“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应该说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
二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
1 该领域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已收集到该领域的技术标准主要有:产品类标准约七项,基础类标准约四项,方法类标准约五项,相关标准约三项,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有三项,详见表1。

整体上看,该领域的标准数量和标准的系统性已较难满足水表及水计量行业产业高速发展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对该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期盼,因此需要有更多、更好、更有现实指导意义并能形成体系的技术标准与规程 (规范)来指导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为引领产业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建立标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领域包括了“水计量技术 ”和“ 水计量仪器(产品)” 两个专业内容,是研究水在管道中的流量特性及其计量方法,以及水流量计量仪器仪表产品及其制造技术的专业领域。考虑到该领域的技术特点,标准体系可从“产品标准”、“基础标准”、“装置标准”、“方法标准”和“相关标准和规程”等五个方面来构建,整个标准体系应以产品标准为主干, 基础标准、装置标准、方法标准为支撑,相关标准(规程)为补充,形成一个既独立又相互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见图1。

标准体系的构建应符合: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制修订动态、 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标准、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和规程 (如:国际标准,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以及国家相关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等原则。
在产品标准方面,建议从技术特征划分产品系列并建立相应产品标准,同时按划分的产品系列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见表2。

在基础标准方面,建议从产品的相关术语、基础零部件、设计规范和要求等范畴建立基础标准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见表3。

在装置标准方面,建议从产品性能试验装置、环境试验装置、产品使用条件下的模拟试验装置等范畴建立装置标准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见表4。

在方法标准方面,建议从水表流量特性评定方法、产品数据交换技术、水流量仪器仪表环境试验方法等范畴建立方法标准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见表5。

三 构建标准体系需探讨和解决的相关问题
构建一个完整、 系统、有效的技术领域标准体系需要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努力才能使其日后能健康运行并不断完善。这需要有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的培育与支持、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关心与指导、行业协会的支持与推动、行业中各企事业单位 (特别是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 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同时还需要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等部门对标准研究及标准制修订工作给予物质上和人力上的投入和资助。
1 技术标准化领域专业划分问题
我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制 (修)订的审定等工作目前主要采用分级、分专业归口管理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某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所包含的学科和专业范围的内容大大增加, 出现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难以覆盖本领域技术范围的现象,以及各专业技术委员会人员专业太过分散和队伍太过庞大等问题, 以致对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以及标准的审定等工作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影响。根据上述现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标准化 “十一五” 规划》和有关文件中提出了 “加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和 “为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确保新时期我国标准化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国家标准委决定进一步加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力度” 等要求,在现有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新设部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 或在分技术委员会下设立标准工作组。我们认为 “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也应根据上述原则和精神,在现有标委会的支持、 指导下,积极创造条件设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分支机构。 在当前情况下, 可先考虑在 SAC/TC124/SC1下设立 “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标准工作组或 “水表” 标准工作组, 以此来统一协调和管理该专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等工作。
2 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由于行业下聚集了一大批企业和各类专业人才,对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技术动态非常了解, 因此他们对标准体系的构建最具发言权。 如何发挥行业组织在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发展以及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方面的支持与推进等作用,是关系到技术标准体系能否持续健康运行与良性发展的关键。应该说, 行业组织的支持与推进可以给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秘书处的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持和补充, 同时也符合国标委在新形势下对标准化工作基本要求的精神。
3 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标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
要建立并建设好专业技术标准化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没有一支懂技术、 懂标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体系也是一句空话。 因此,既要在行业和相关科研院校中发掘现有专家队伍, 又要在行业中培养一批标准化后备人才队伍,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使标准化工作后继有人。
4 发挥原行业归口研究所在技术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在计划经济年代, 国家在每个主要行业都设有专业研究所, 负责分管各行业产品和技术的发展、 行业质量管理、 以及新技术的运用等工作, 这对行业的发展壮大、 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等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 国家对行业的管理方式有了重大变化, 但是各行业归口研究所的作用仍不能小视。 在这些研究所中聚集了一大批富有经验的高级专家和学者, 对所在行业的技术和发展富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目前他们还继续承担了某些技术和产品质量的管理及监督职能, 如许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大都设在这些部门, 主任委员也多为所内的专家和领导。 因此, 充分发挥并继续发挥好原行业归口研究所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5 加强与高校 、科研单位相关专业的合作,充分利用这些部门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共同建设 “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领域技术标准体系, 保证体系的系统性和先进性。
四 结语
如何使 “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技术标准体系工作具有系统性、 有效性和先进性, 关系到整个行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 也关系到我国在该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行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要做好此项工作, 当前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 但通过各方的共同研究、探索和努力, 可以相信 “水计量技术与仪器” 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是一定能够建立起来并能良好运行的。
作者简介 张世豪: 中国计量协会水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水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市水表行业协会会长
姚 灵: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宁波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