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焱也表示,在媒体上公布的数字有夸大之嫌。因为信用卡资料外泄并不意味着这些卡片会被盗用。进一步的调查还在进行当中。广发行作为万事达会员银行,也一直在和卡组织机构保持联系。
美国俄亥俄州立托列多大学的张欣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用卡的安全问题、泄密犯罪等事件,从信用卡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美国的银行业以前也发生过多起。中国银行业的硬件系统大都是进口或者外包给国际公司,因此技术上与国际差距不大。问题倒在于本身的监督以及其他软环境的建设较为薄弱,容易成为犯罪人员攻击的目标。
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也表示,信用卡资料外泄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这次对中国影响并不大,但对国内银行业、发卡组织和持卡人而言,却敲响了警钟。银行要在系统安全方面加强投入,消费者也应时刻保持警惕。特别当“信用卡代理公司”招揽客户时,消费者往往还没搞清楚对方的身份,就主动把“身份证号、账号、地址”之类的信息告知对方,类似的犯罪已有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