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为了眼下的省钱,将耐用消费品换成了廉价品,那你就完全彻底地在消费——用过后一钱不值,而且还要不断地增添。但是,如果你很奢侈,却可能很理财,甚至是在投资——你的钱在奢侈品中流失得很慢,甚至由于时间的缘故而变得更加地值钱。
当然,这种奢侈只能用在耐用消费品身上。如果是八万元一桌的豪门宴,吃过了也就吃过了,什么都不会留下,除了曾经阔过的记忆。任何在一次性消费上的奢侈,都是实实在在的奢侈,都不会与理财相关。
而在耐用消费品上的奢侈,还要奢侈到足够的程度,才能足以抵御时间的侵蚀。如现在花100万元买一辆汽车,在奢侈和理财之间就显得有些暧昧。它达到了汽车奢侈消费的及格线,但是否理财却值得怀疑。这辆车20年以后还值多少钱?也许500万元才是汽车消费既奢侈又理财的标准线。但是,100万元用在一套的家具上,就能满足既奢侈又理财的需求。
不同的物品不同的度,学会奢侈,比学会节俭还要考验人的财商——如果奢侈不是简单而愚蠢地多花钱。
许多有钱人家底殷实,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会挣钱、会省钱,还在于他们懂得奢侈。许多富裕人家的家底就是在一种看似奢侈的过程中慢慢地留存下来。他们没有用不断更新的廉价品堆集起自己的日子,而是在讲究的物品中累积起家庭的财富。从长远的角度看,家庭的日常用度也因这种奢侈而减轻。但是,战乱和动荡,中国改革开放前近百年来民间富裕人家的家底被翻了一个底朝天,我们已经很少见过历经三代依然家底殷实的人家。因此,我们也就淡忘了一种叫做理财的奢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