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村支委在党员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在某些村,或是由于村委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是由于贫困党员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没有得到组织的帮助和解决,或是由于开展组织活动较少,党员参与村委决策少,使得一些党员逐渐对组织失去了信心,甚至于对谁当书记都觉得“无所谓”,觉得“谁当都一个样”。
二是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由于一些党员不注意自身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逐渐地失去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些党员在组织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次村支书的选举中,明明通知的是早上9点开会,但往往要等到10点甚至10:30才开得了会,个别党员还说什么“农村的时间要比单位的时间慢些”,说起居然脸都不红。作为一名党员,时间观念如此淡薄,又怎么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又怎么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党员的先进性在哪里?一些党员在政治立场上不够坚定,只要有上几个群众说什么,就分不清对错,思想上就轻易地被左右,一些党员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更还有一些党员在利益面前经不起检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就影响了党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这些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简单地从表面来看,仅仅是个别党员的问题,仅仅是村委会的问题,但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党的基层政权被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程度的问题,是党的基层政权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问题。只有通过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抓住“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这个关键,认真找准、抓住、解决党员和党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党员的具体要求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认同,只有基层政权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