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兴建了一批农村青年产业基地。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推进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引导农村青年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实体化、专业化、产业化转变。首先,全市各级团组织依托5800多亩青年科技实验示范田和各类生产经营示范大户,结合各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兴建完善了600多个青年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利用这些基地培训青年达20万人次。其次,通过\"农户联农户、大户带小户\"等形式,大力兴办一批青年股份合作体,实行联合经营,规模发展。全市形成以青年为主体的养猪一条街、蔬菜专业屯、果树栽培基地等专业生产小区近百个,蔬菜、胡萝卜、绿豆、番茄等专业村屯82个,吸纳青年农户1万多户。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村青年兴建一批种植、养殖专业小区。依托吉泰、绿荫、金锣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区。
4、促进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不断深化,提高了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为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我们通过扶持一批\"青字号\"龙头企业,组织农村青年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造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引导农村团组织在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同时,扩大培训范围和领域,开设微机、烹饪、电器维修等非农项目,为农村青年跨产业、跨地区流动奠定基础。两年来,各级团组织共转移劳动力2000多人,为农村青年闯市场、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完善了一批青年科技服务组织。一是加大了组织保障力度。按照团中央强乡带村总体要求,我们争取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德才兼备的方针,调整配齐了70个乡镇团委班子,对村一级团干部进行大面积调整,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争取出台扶持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优惠政策。先后与农业科技部门制定了《全市农村青年科技活动三年规划》、《全市农村青年科技实验示范田管理办法》等文件政策9个,为开展科技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同时,我们还通过团省委、省农行为农村青年科技活动贷款180万元。特别是针对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中存在的占用、撤销青年田的现象,在市委支持下,对这种错误做法进行了及时制止。三是健全了科技信息网。对农村青年自发组建的科技学协会、研究会进行规范整理,吸收团干部、青年科技人员、青年星火带头人为会员,形成县设中心、乡镇设站、村屯设点的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科技信息网络体系,为农村青年科技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四是广泛开展厂村、校村结对活动。两年来,团市委把开展城乡互助活动作为农村开发项目、推广先进技术、兴办乡企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市共结成厂村、校村对子120个,实施科技项目150多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