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要细思量

   2023-12-16 互联网1930
核心提示:来源:新闻晨报 新华网上海频道4月29日消息:出炉仅1个多月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短时间内新面孔就增加到了6个。对已熟悉开放式

 

来源:新闻晨报 

       新华网上海频道4月29日消息:出炉仅1个多月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短时间内新面孔就增加到了6个。对已熟悉开放式基金和人民币理财的市民来讲,集合理财似乎要陌生些,但其预期4%-6%的年收益率,不免让人有些心动。

       但据记者了解,这批集体亮相不久的产品,有的卖得火热、有的门可罗雀,销售情况出现了分化。

       发行一冷一热

       最先结束发行的“广发2号”,两周内就完成10亿元募集目标。不过广发的际遇没有代表性,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券商集合理财目前募集规模尚不及计划一半,内部职工正为公司的分销任务苦恼不已。

       据了解,遭遇发行寒流的主要是投资公开发行并上市的股票、债券、基金等的产品,配置上侧重于偏股型。在股市行情低迷,偏股型产品自然很难获得青睐,这跟基金发行有些类似。

       此外,集合理财产品的“券商”身份也令投资者谨慎。“以前有挪用用户保证金的例子,资金放在券商手里还是不太放心。”一位老股民对此产品表示拒绝。按有关规定,这类产品不能像人民币理财和开放式基金发行那样公开“叫卖”,也令券商感到无奈。

       特点堪比基金

       其实从6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设计的内容来看,除广发外,都不约而同会以自有资金投入其中,如中信证券投入3%资金认购本产品,并先行承担风险,盈利与投资人共享;长江证券则按认购金额的5%购买集合计划,用于弥补亏损。这些无疑都为投资者本金设计了一道安全底线。

       业内人士认为,这类新品界于基金与委托理财产品之间,更接近开放式基金。资金大多投向都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类似债券型、混合型基金。中信证券有关人士表示,中信避险共赢与保本基金非常类似,但会突出发挥新股认购和债券方面的优势,预期收益率高于货币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较适合追求资产安全和稳健增值者购买,尤其有6个月或者1年至3年期闲置资金者。此外,集合理财产品流动性比基金要低,封闭期相对较长,一般对进出次数有限制。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如中信,封闭3个月之后,在开放期内,投资者都可认购或赎回份额。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