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生活一肩挑的中年人如何积累养老资金

   2023-06-15 互联网3120

  投资于股指基金,不仅获取了投资一揽子蓝筹股的机会,而且减少了为个股涨跌要伤的脑筋。在目前股市尚未走出低迷的阶段内,介入股指基金,在中长期的投资期间内,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此外还可以考虑的基金品种就是平衡型基金。这种基金,资金动态地配置于股市和债市之间,所以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股票和债券两方面的投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睿智擒牛、从容斩熊”。平衡型基金的投资风险,介于偏股型基金和偏债型基金之间,可以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出兼顾成长机会的优势。在养老金的投资组合中,能起到提高长期投资收益的作用。

  虽然说近期的股票市场并不景气,但只要采取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购买基金仍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40岁的人,每月都会有一定的资金结余,用这些结余来投资基金最合适不过了。每月投入1000元,按8%的年平均收益率计算,20年就可以积累近60万元的资金。加上以前积累的资金产生的效益,养老就不成问题了。

  从子女教育费用中“争夺”养老金

  实际上,只要注意积累,多数40岁的中年人都可以攒下相当可观的养老金。但是不少40岁人却并没有这样做,主要的原因是积累养老金与筹划子女的教育经费发生了冲突。

  “目前,还是把子女教育作为家庭财务的首要吧。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子女没有点教育资本,怎么立足于社会啊?养老的事情还远着,不如等子女念完书再想这个问题。”

  这代表了很多40岁人的观点。他们把自己的财务天平倾向了子女教育金的筹划上,自己的养老账户则成了一个留到以后再说的话题。

  的确,伴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教育事业的产业化,子女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家庭财务的“重头戏”。不少40岁人的财务目标指向了子女教育账户的建立,而把自己的养老账户留到了以后再说。

  对于收入较高,积累颇丰厚的人来说,子女教育金的支出和自己的养老金还没有构成冲突。但是对于收入有限的40岁人,就要计算一下自己能否保证充裕的养老金?此时不着急,等到完成了子女教育的重大使命后,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差不多即将结束,40岁人,你是否有能力和财力再去规划养老生活?养儿不能防老,社保资金不够养老,到时候如何保证自己退休生活的水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