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保险年底再“抢”百姓口袋

   2023-11-15 互联网1790

  然而,还有一个对理财型保险来说是更大的利好是,与理财保险同争岁末百姓投资大餐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受到高管层的某些限制。

  此前,银监会认为,银行一直以来将“收益固定”作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卖点,属于违规行为,因此银监会禁止了银行在宣传和销售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再出现“保证固定收益”、“100%保本”等字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代客理财业务也不得承诺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诺固定收益,只能有一个预期收益,而收益的风险当由投资者自负。这意味着,人民币理财被活生生打上了两个烙印:“不保本”、“不包赚”,加上人民币理财产品多数是买了就不能退的,投资者没有提前终止权,这些无疑增加了老百姓对该产品的风险顾虑。

  不仅仅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凡在银监会归属管辖下的金融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都被限制承诺最低收益、保底收益等,而目前理财型保险产品尚没有官方发布的相关风险提示,这给新理财险种的销售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理财险种也有主次之择

  深悉保险真谛的业界人士常说,中国人的第一张保单应该是保障型保单,此后才考虑投资理财型保单。据了解,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在国外也非常风行,但它是在欧美国家保险业经过上百年发展后,保障型保险需求趋于饱和时开发出来的产品。而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只有20年,消费者不应该在最根本的保障需求还未满足时,就购买投资理财型保险。

  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内保险业发展畸形带来的广泛影响,中国人买保险仍然太看重保险的投资回报,投资理财型保险更受百姓青睐。“买保险首先应考虑买保障,如果有分红那就是上上大吉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的这句话很能反应中国老百姓购买保险的心理。

  针对这种很难扭转的消费习惯,保险公司纷纷适时加大了理财型保险的开发,在保障基本的保障功能的同时,加强理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者不良消费习惯带来的影响。但有关专家还是强调市民购买保险应先满足基本保障,再考虑投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