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间的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这里不多阐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厨房、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家居科技的智能性
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以下几点:(1)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2)进行科学研究,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3)小区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
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这些美景,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通过创造人工景观等方式弥补。
其次,要强调归属领域的均好,也就是每家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弱化过去常设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的做法,那里虽然气势宏伟,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弱,应该强化围合性强、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间,供居民在景色宜人的环境中亲切交往。
第三,要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
建筑风格的地方性
目前,市场上将欧陆风作为住宅卖点大为宣传,成为时尚。应该说适当且有条件地借鉴一些外国建筑做法,也不能一概否定,但决不能把欧陆式作为时髦,东拼西凑,装在建筑外表上。更不能把欧式广场的做法引到小区中心绿地,并以此作为靓点,这样既浪费了资金,又使小区失去了宁静、安全的氛围感。
建筑风格乃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合作成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居民习俗、地理气象等因素。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