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引黄闸现状及引水能力影响分析

   2024-01-18 互联网1240
核心提示:  一、引言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尾闾,在建国前近百年间人民受黄泛之苦,而无兴利之举。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只在山东省

  一、引言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尾闾,在建国前近百年间人民受黄泛之苦,而无兴利之举。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只在山东省利津县王家庄险工建小型吸虹管1条未果而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方针的指导下,在除害的同时,开始为人民兴利。1950年山东黄河河务局首次试办利津县綦家嘴引黄放淤闸,继而建虹吸、涵闸,经过试办、发展、停灌、复灌曲折地过程,使引黄兴利事业步入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有新的发展。

  近60多年来,随着黄河防洪工程标准的提高和引黄事业的发展,引黄工程有兴有废,有增有改。截止2010年底,东营市境内实有引黄取水口32个,设计引水能力564.38立方米每秒,有引黄灌区18个,设计灌溉面积247.1万亩。2010年全年引水8.22亿立方米,另外,除供人、蓄和工业用水外,灌溉农田185余万亩,稻改近10余万亩,发挥了基础产业的重大效益。为此,黄河水资源已成为振兴东营经济、开发油田、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重要支柱。

  二、东营市引黄闸现状与供水区范围

  黄河流经东营市的利津县、东营区、垦利县、河口区四县区,由清水沟流路注入渤海,河道全长138km。目前,东营黄河两岸已建各类引黄取水口门32个,设计引水能564.38m3/s。有引黄灌区18个,设计灌溉面积247.1万亩,包括广饶县在内的东营市五县区都引用黄河水。在32个引黄取水口门中,有9座引黄涵闸,23处扬水站和泵站。其中利津水文站以上有4座引黄涵闸,5处扬水站,设计引水能力237.3m3/s;利津站以下有5座引黄涵闸,18处扬水站和泵站,设计引水能力327.08m3/s。

  三、东营河道利津水位站不同流量级对应的引水能力分析

  1、利津以上河段引水能力

  根据2010年山东引黄涵闸引水能力普查调研报告显示,利津县丁家和綦嘴两个扬水站脱河,其设计引水能力为1.3m3/s,大河在300m3/s以下流量时均无法引水。

  其余4座引黄涵闸和3处扬水站靠河,设计引水能力为236m3/s。经分析,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80m3/s时,为确保利津断面达到黄委下达的控制指标,利津站以上不允许开闸引水;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10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9.66m3/s,占设计能力的4.1%;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13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26.4m3/s,占设计能力的11.2%;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15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44.2m3/s,占设计能力的18.7%;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20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83.2m3/s,占设计能力的35.3%。

  2、利津以下河段引水能力

  有7处扬水站或泵站无法使用,设计引水能力为41.02m3/s,其中王庄扬水站、罗家屋子扬水站和崔家护滩取水工程脱河,无法取水;宋庄扬水站设施损坏,暂停使用;纪冯扬水站渠道存在问题,不能使用;民丰水源一级泵房正在维修,暂停使用;垦东扬水站淤积严重,无法使用。

  其余5座引黄涵闸和11处扬水站靠河,设计引水能力为286.06m3/s。经分析,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8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20m3/s,占设计能力的7%;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10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41.89m3/s,占设计能力的14.6%;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13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62.51m3/s,占设计能力的21.9%;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15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78.1m3/s,占设计能力的27.3%;当对应的利津站流量为200m3/s时,最大引水流量为106.1m3/s,占设计能力的37.1%。

  综上所述,东营地处黄河最下游,进入其河段的大河流量一般都在200m3/s以下,当对应的大河流量为100m3/s时,仅可引水25m3/s,占设计引水能力的6.17%;当对应的大河流量为200立方米每秒时,引水能力为44.7m3/s,占设计引水能力的11.04%。其境内的引黄取水口门普遍存在引水困难的问题。

四、涵闸引水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涵闸引水流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大河水位、闸底板高程、上下游引水渠道的渠底高程及淤积情况。

  另外,近几年,黄河进行了10次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主河槽得到了全线刷深,平滩流量由1800m3/s提高到3500m3/s。主河槽的刷深使得一些涵闸发生了引水困难。一是,河槽刷深1米,势必造成引水困难。据笔者了解到,东营市区的一些地方官员和村民反映:“调水调沙”刷深了河道,使河道过水能力大大提高,可是我们原来的引提水设施确用不上了。因为我们当地的引黄闸、提水泵站、引水渠、涵洞等设施都是按河床逐年提高设计的,调水调沙后河道一下子下切了1米,各种提水设施没法用了。同时,以前五六十个、七八十个的大河流量,我们就能从黄河里引水,现在200个流量以下原有设备都用不上了。二是,对引黄闸引水造成不利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引黄闸全可以自流引水,现在闸底板高于大河水面,造成了二级提水或自流引水困难。三是造成现在涵闸引水困难的原因主要还是闸前、洞身和闸后渠道的淤积以及个别涵闸因为河势变化脱河所致。

  五、措施和建议

  1、建议在每年秋灌结束后,由市河务局统一组织地方水利部门、灌区管理单位等负责人,定期对所属涵闸、泵站的引水能力进行一次全面普查,以确保涵闸和灌区管理单位有针对性的对闸前、洞身及闸后渠道进行清淤,为及时引水做好准备。

  2、调水调沙使东营市黄河河槽普遍刷深,致使枯水期大河水位显著降低,造成一些涵闸发生引水困难,在进入东营市的大河流量低于300m3/s时,应实施轮灌的调度措施,以壅高局部河段的相对高水位,保证涵闸的正常引水。

  3、黄河小浪底水库是保障黄河下游地区引黄用水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其蓄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黄河下游两省沿黄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建议黄委进行小浪底水库汛末增蓄的可行性研究,尽量多蓄黄河水,以保证春灌用水高峰期大流量下泄,满足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的需求。

  4、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引黄灌区工程的简陋、粗糙、老化、退化问题。分期分批进行现代化建设,做到渠系配套、建筑物齐全、渠道衬砌、分区实施不同模式的节水灌溉。引黄灌溉与供水管理体制适宜、机构健全、配置优化、调度得当,实现良性运行。

  5、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涵闸管理。首先,完善引黄涵闸管理办法以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实现依法、依规管闸,确保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其次,建立健全涵闸科学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是做好管引黄水闸工作的基础,以此完善涵闸启闭操作规程、涵闸管理考核办法、涵闸安全管理制度等,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统一的引水报表格式、引水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统一的引水数据观测办法,逐步实现涵闸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6、合理提高黄河水价。引黄供水水价要考虑水资源费、工程费、排污费、环境影响、水权转让、水质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而且引黄水价也可以由政府定价。综合利用这些内容让引黄供水水价不仅成为节约用水的经济杠杆,也成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全面保护的经济杠杆。用水价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水源支撑。

  参考文献:

  【1】杨洪献袁崇仁王锡栋等  东营市黄河志[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1995,3

  【2】钟新生何同溪李高伦  山东引黄涵闸引水能力普查调研报告(第五期),

  山东河务局办公室调研室。济南:2010.3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