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北京人身居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政治情结浓厚。在北京有背景、生活优越的人不在少数,理财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很遥远的事。同时,不少的北京人把理财看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花那么多心思,省几毛钱,还不如多赚点钱。”北京的一位出租司机对记者说的话,代表了典型的“北京心态”。
其实,理财所省出的不一定就是几毛钱的小钱,而赚钱所得的也不见得就是大钱,所谓“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正是对理财的错误理解以及不加重视,北京人对于房产投资也变得“不屑一顾”,很多北京人即使手头有闲置的房产也很少会想到将其出售或抵押变现。
此外,在北京人的传统观念中,房子是很少流通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北京的房产广告中,会经常出现“四世同堂”、“三口之家”这样亲情味、家庭感浓重的字眼。对于北京人来说,房子继承多于流通。这种看似长远的目光,实际上却是现有资源的一种浪费。
博鳌论坛的总策划师、北京百年利填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蒋晓松认为,由于整个社会的人员是流通的,这在西方表示得最明显,西方人的观念就是移动,搬来搬去。房子是不动产,可能买的时候是为了有地方住,但最终还是要投资型的,进入流通市场买卖交易。
除了缺乏理财意识和房子流通性差外,北京人房产投资不活跃原因还在于对于房价涨跌的过多考虑,以及对租金的不满。不少购房者在目前北京房价稳步上升的情况下,仍然有所顾虑,认为北京的房价肯定会跌的;而且房子租价也不比从前了,现在投资风险较大,回报难以保证。
发展:立足北京 走出北京
北京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房地产发展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北京人的房产投资意识的局限与北京开放的发展模式很不相称。
从上海来北京的王先生感概地对记者说,北京人的机会太多了,可是投资房产的北京本地人却是那么少,钱都被像我这样的外地人赚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