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量计量装置的设计与验证

   2023-11-15 互联网1770
核心提示:0引言在国家的热量分户计量、节能优化等倡议下,集中供热领域对热量计量装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国外热量计量装

    0 引言

    在国家的热量分户计量、节能优化等倡议下,集中供热领域对热量计量装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国外热量计量装置(多为热量表)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但价格昂贵;而国内用于集中供热的水水质较差,含有杂质的供暖水经常使热量表中的流量计堵塞或无法转动,影响了热量计量的准确性并极大缩短了流量计的使用寿命[1-2]。因此,研制开发低成本、高计量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热量计量装置成为当务之急。

    1 传统热量表工作原理

    传统热量表由热水流量计、配对温度传感器和积算仪3部分组成。其中,热水流量计测量流经换热系统的热水流量;配对温度传感器测量供、回水温度;积算仪根据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提供的流量及温度数据,通过热量计算公式计算出用户从换热系统中获得的热量[3]。

    传统热量表的热量计量通常采用公式

    Q=Gc∫(Tg-Th)dτ    (1)

    式中:Q为热量,单位为J;G为用户的供热循环水量,单位为kg/h;c为热水的质量比热容,单位为J/kg.℃;Tg为实测的散热设备供水温度,单位为℃;Th为实测的散热设备回水温度,单位为℃。

    2 热量计量装置的设计

    2.1 计量原理

    与传统热量表相比,该文设计的热量计量装置在结构组成、计量原理和参数精确计算上进行了改进,并有较大的创新。以换热器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可以借助于这部分压差,利用压差原理来计算流量。

    热量计量装置中,在不可压缩、定常的工况假设下,根据伯奴利积分公式和连续性方程,可推导出管道流动的质量流量计算公式[4-5]为: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式中:Kvs为换热系统的流量系数;ρ(T)为热水的密度;ΔP为换热器两端压力差。

    用流体的质量流量进行热量计量时,要获得高精度的计量结果,必须考虑水的温度和密度对热量计量的影响。由此,得到新的热量计量公式: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式中:c,Tg,Th的含义同式(1);τ为采样周期。

    2.2 热量计量的影响因素

    2.2.1 温度值的选取

    循环水在管路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温度,其中在换热系统附近区域温度变化较大。通常,在热交换部分,冷、热流体流过换热面时不断进行热交换,沿程温度随之不断改变。为了对换热区域附近的流量进行精确计量,需选择一个合适的温度(即有一个对应的确定的密度值),这种状况下通常采用供、回水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度T[6]: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2.2.2 热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图1为水的温度与密度关系图[7]。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图1 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图

    水在0~4℃的范围内,会出现“反常膨胀”,即密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但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供回水温度都远大于4℃,因此可以忽略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只考虑水的密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规律。

    由图1可知水的密度在5-100°C的变化率约为4%,虽然变化率小于5%,但与热量计量精度相比,该误差不能忽略。由多项式拟合可得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可近似表示为: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利用换热系统高压差的特点,用较廉价的压力传感器取代昂贵的流量传感器,在准确测量流量系数的基础上,实现了低成本、高精度的流量计量。

    3 实验研究与验证

    考虑到集中供热系统的庞大和复杂性,该文采用与集中供热系统类似的中央空调循环水系统,对上述方法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图2 实验测试平台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高精度超声波热量表、风机盘管、高精度压差传感器、高精度配对温度传感器、西门子PLC控制器等。中央空调末端的风机盘管位于一间15m2的封闭房间内,在实验中用风机盘管来模拟换热器。为保证测量的精度,压差传感器的取压点位于盘管10倍管径处,配对温度传感器分别位于风机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处。

    3.1 换热系统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

    换热系统的流量系数只与其结构有关,即对于一定的换热系统,在不同工况下,仍具有相同的流量系数。流量系数计算公式为: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式中:QV为水的体积流量。在实验测试过程中,水的体积流量QV由超声波热量表测得,压差ΔP由压差传感器测得,水的密度ρ在测试过程中保持定值(即水的密度1×103kg/m3)。经过多次不同流量工况下的重复测试,可得到精确、可信的流量系数值,在不同工况下,流量系数测定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得换热系统流量系数平均值为2.35。从理念上讲,流量系数在不同的工况下应保持不变,而实际测试过程中,由于存在压差传感器的误差、测试系统和人为误差,所以流量系数测量值存在微小差别,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3.2 可行性验证实验

    为验证该热量计量装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验证实验系统中接入超声波热量表,将由式(3)计算所得结果与超声波热量表的示数对比。

    实验测试分为3次,表2列出第1次测试的数据(ΔP为风机盘管前后的压力差,QE'为超声波热量表的示数,QE为热量计量装置的计算值,采样时间为5min)。

流量计信息网内容图片

    由表2中数据计算,从超声波热量表的示数分别由78kWh变成80kWh、81kWh变成84kWh、85kWh变成88kWh时,累计热量计算值分别为2.06kWh、3.14kWh、3.01kWh,相对误差分别为3%、4.7%、0.3%。

    综上所述,3次测试计算值和标准热量表测量值对比,相对误差均小于5%,可以确定此设计的可行性,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4 结论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换热器自身的工作压差,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热量计量的方法。同时,搭建实验平台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根据实验测试数据,热量计量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已达到国家三级热量表的精度。目前,仅仅针对中央空调换热系统进行了热量计量。今后,该方法将推广于集中供热领域,相信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古培亮,方滨,李盛林,等.一种热量计量的新方法—无流量计热计量法[J].测量与设备,2007(12):31-33.
    [2]王树铎.中国热计量仪表技术的现状和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J].区域供热,2005(6):8-12.
    [3]陈宏振,汤延庆.供热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9-120.
    [4]林建忠,阮晓东,陈邦国,等.流体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7-129.
    [5]潘康.控制蝶阀调节特性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6]路广遥,王经,孙中宁.换热器热力学计算中平均温差计算方法[J].核动力工程,2008,29(1):76-79.
    [7]周湄生.最新温标纯水密度表[J].计量技术,2000(3):40-42.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