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掘第一桶金的九大方式

   2023-03-08 互联网4720

  以尹这种手法进行创业起步的中国富豪不在少数,此手法后来颇遭人非议。有人认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也有人认为这是不正当竞争。有意思的是,一些被“损害”的企业后来察觉其中价值,反过来搞贴牌生产,创造出双赢局面,也有一些企业因为贴牌而将自己贴进了阴沟里,如北京的双合盛五星啤酒。

  还有一种形式的借东风,即为大企业搞配套生产,或者像思科那样,为互联网站提供设备,为某种形式的社会或技术热潮提供外围服务,借此发财,俗称卖水。给大企业搞配套生产这种形式在珠三角以及长江三角洲等外资企业集中的地方非常常见。此形式风险小而见效快,收入稳定有保障,对实力不济,正处起步阶段的创业者来说,具有非常价值。

  第9式:空手套白狼

  典型代表:朱新礼

  第一桶金:500万美元

  可效仿指数:★★★☆

  有些人一听空手套白狼就皱眉头,不知空手套白狼也有境界高下之分。像时迁那样类似打闷棍的空手套白狼我们当然不提倡,但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有条件的创业者却是不能不学的。

  如今一提汇源是鼎鼎大名,尽人皆知,但提到朱新礼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这是因为朱一贯行事低调,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朱原是山东省沂源县一名国家干部,官至县外经委主任。1992年朱辞职下海,买下当地一家亏损超过千万元的罐头厂。所谓买下,其实打得只是一张远期期票,当时朱并没有钱。朱以答应用项目救活罐头工厂,养活原厂数百号工人,外加承担原厂450万元债务等条件,将罐头厂拿到手后,当时手头缺钱的朱想到的办法是搞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常用做法,在朱新礼那会儿国内却鲜为人知。朱通过引进外国的设备,以产品作抵押在国内生产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将产品返销外方,以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或一次抵还合作项目的款项,一口气签下800多万美元的单子。朱当时答应对方分5年返销产品,部分付款还清设备款。1993年初,在20多个德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朱的工厂开始生产产品。也许是活该朱鸿运当头,正在这时,朱听说德国将连续举办两次国际性食品博览会。朱立即购买机票,单刀赴会(朱没有带翻译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他买不起2张机票),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朱先后在德国摩尼黑和瑞士洛桑签下第一批业务:3000吨苹果汁,合约额500多万美元。朱由此掘得第一桶金。此后朱一帆风顺。1994年,朱将总部从山东北迁至北京。如今,汇源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厂家。朱的身家,据估计超过9亿元。朱是当之无愧的《福布斯》漏网富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