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建设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4-03-11 互联网710
核心提示:一、中国水资源现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对水资源的需求更高,但我国的水资源还存在许多问题时间和空间分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对水资源的需求更高,但我国的水资源还存在许多问题——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人均占有少、水污染严重等。造成这些局面的原因是多样性的:

一是自然原因,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些问题,是中国的自然、地理、气象等多方面客观条件造成的,就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看,解决手段还很有限,只能是熟悉它、适应它,在此基础上适当改造它。

二是主观原因,水的浪费和污染,许多都是人为造成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发展观和干部考核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有少部分政府官员,把经济的发展,错误地当作是单一的GDP的发展。用习以为常的粗放方式取得眼前的业绩,在资源的消耗上大手大脚,甚至为取得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

三是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因。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和人口总额迅速增长,而水资源总额大体不变的的情况下,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的、节约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使它们相适应。

四是体制原因。我国水资源管理较单一,依靠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供水和污水处理为主体,绝大多数还是靠国家财政拨款。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水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没有节约保护的内在动力,公众没有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使得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确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绩,就GDP年均增长这一项就比发达国家高出1-2倍,但这巨大成就背后又有多少人关注过我们所付出的呢?据调查,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10倍,污染则是发达国家的30倍。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持续状态下,中国已有1/3的土地遭受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的水资源是没用的,1/4的居民没有纯净饮用水。水污染日益严重,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经过城市的江河90%处于严重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在中国成千上万的自然湖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水文化建设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实,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如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投资体制、改革水价政策。

党的领导和国家政策对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中国近30年的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效也是丰硕的,但很难摆脱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尴尬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已广为传播,但对其内涵、目标、实施途径、政府职责和公众义务等理解还不够。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概念转变到行动,这一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思想认识方面问题,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却仍旧以保护眼前利益、局部地区利益为目的。实际上这种片面的发展将会损害国家长远及全局的利益。对于这种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予以科学的判断、分析,并予以纠正。因此要想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水文化是无形的,是埋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精神文明。在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仅以行政手段走可持续发展是不够的。近年,各级地方政府开展的水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如大连市全面推广水文化建设,构建节水型社会,经3年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去年底大连市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增长,取用新水总额却出现停滞甚至负增长。全市取水总额为11.4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为45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1.8%。无锡市把水文化建设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在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及水环境改善方面,每年投入的资金均超过地区生产总值的2%。实施的项目包括生态修复、滨水区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外源控制、清除内源,调水增加环境容积等。

水文化建设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虽然成绩是局部的,但可以看到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所以要让防治水污染和节约用水的思想在全国人民心中都根深蒂固,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水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三、如何搞好水文化建设

深入国民人心,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让大家看到现如今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严重性,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节水宣传活动。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整合水文化研究资源,形成网上传播、引导和参与建设水文化的阵地。网络媒体应通过建全优秀的水文化频道、网站,集中优秀的水文化作品,全面展示其研究成果,建设内容丰富、表现手段多样、可跨地域传播的水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多的人群中沟通并共享。其次,改变目前仅仅用写作方式表达水文化的单一现象,用更多方式使水文化的表达百花齐放,这将更有益于水文化研究的传播。坚持日常宣传与专项宣传相结合,主题宣传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典型宣传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现代媒体与传统宣传方式相结合,用便捷的网络赋予生动的图片和直观的数字增强全社会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传播节水知识与污水处理技能,营造建设节水爱水型社会的好氛围。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在城市和农村的水利基础建设中,一定要打破传统水利粗、大、灰、冷、单纯追求安全性的建设模式,对水环境的建设要突出其文化性、艺术性、亲水性。防洪工程结合文化古迹的保护修复,不仅弘扬历史文化,而且增加人对防洪工程的亲近感。水工程的造型与措施要与周围的环境美化相协调,行洪河道可采用植被保护的斜坡形成亲水绿化带,河岸的防护也应首选生物措施或天然材质,保护水生动植物、特别是水底栖生动物的生长。城市防洪土堤可适当扩大断面,在堤顶布设雕塑、观鸟亭台等,与堤坡草地、滩地护堤林、河滩湿地一起,构成城市绿色防洪生态区。钢筋混凝土垂直防洪墙,墙面可采用垂挂或爬藤植物,其顶部可结合中国古建筑艺术造型建成观景走廊,在迎水坡设置台阶和人行道等,弥补防洪高墙阻断人们亲近河滩的缺陷。

让节水治水的先进思想走入各个企业单位。企业水文化建设要依靠人,企业中党员干部的引导很重要,在先进党员的影响下渐渐深入到普通职工思想和行动中去,而这一过程,如果没有职工群众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实现。可以积极开展节水竞赛,单位产值耗水最少的个人或工作小组给予奖励;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提出独特创新的节水治水好方法,并推广宣传;派职工学习先进企业的节水治水技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并予以运用。

松辽委是国家水利的重要部门,因此在水文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党员都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身体力行,走在节水治水的前沿,把水文化作为人、水、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和支撑点,以水为出发点,研究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高人们对水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又以文化为基点,认识水贡献,发扬水精神,树起水形象,提高全委全社会的水意识。通过建设,竖起鲜艳的“水文化”旗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人。总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让水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水文化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才能体现。建设水文化,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

(作者单位:流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