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推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此后, 党中央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河流作为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控制因子, 对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水利部党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新思路, 长江委党组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 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基本宗旨, 治江理念由以开发为主转为在开发中落实保护, 在保护中促进开发。上述思想与观念必须在新一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新一轮长流规修编工作, 要调整一个思想, 贯彻一条主线, 统筹两个能力, 处理好七大关系, 把握四个原则, 更新七大理念。
首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规划指导思想, 把“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 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规划工作的主线, 突出时代特点和要求,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防洪安全、水资源与水环境保障; 其次, 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三, 研究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发展与保护等关系, 统筹协调好不同区域、相关行业、上下游、左右岸、远近期的关系。
要把握好四大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公共利益优先, 即优先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公共利益; 二是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 正确处理好发展不够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是流域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水利发展要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又要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四是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统筹流域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任务。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 根据流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针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中的主要矛盾, 按照轻重缓急, 合理确定近远期的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和实施方案。
要重点更新和加强七大规划理念。首先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更加注重公共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改革创新, 深刻反映时代特征, 准确把握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布局、重点和对策措施。二是突出以人为本和民生水利的理念, 不仅要充分考虑规划区受益人群的全面发展, 而且要充分考虑移民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事关流域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生产条件、生态需求等方面的水利问题研究, 在水事活动中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更加重视解决矛盾最集中、问题最突出、群众最需要的流域水利问题的研究。三是注重人水和谐的理念, 既要约束人类的行为,给洪水以出路, 又要研究各项工程措施对防洪的累积影响, 提出合理的对策措施。四是加强社会服务和公共安全的理念, 要更加突出规划的社会管理作用, 避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可能对河流造成的伤害。五是突出健康河流的理念。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也要满足河流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的需要。六是注重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理念, 既要考虑合理利用水资源,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支撑和保障, 又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七是加强流域管理和非工程措施的理念, 重视政策法规研究, 重视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非工程措施的研究和流域管理的研究。
3因时应势完善更新内容, 编好综合规划
按照新时期综合规划编制的新要求, 提出了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可有效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规划, 并在9个方面对规划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1) 加强规划的技术研究工作。依据本次长流规修编的需求, 开展了健康长江控制性指标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研究、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调度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河流功能分区研究等流域重大问题研究。
(2) 合理划分功能分区。本次长流规修编是在近年已完成的防洪、水功能、水土保持等分区基础上, 根据河流的资源条件与开发潜力、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主要因素,对上游干流河段水能资源开发、干流岸线利用和干流采砂等专业进行了分区, 已有专业分区与补充专业分区构成了河流功能区划体系。
(3) 研究制定控制断面和断面控制指标。研究提出了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35个控制断面生态基流和满足生态环境需求的下泄水量、49个控制断面水质标准、21个控制断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控制性指标和长江干流23个主要控制站防洪控制水位, 量化了开发与保护的界限, 明确了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红线和底线指标。
(4) 首次系统提出了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四大体系综合规划。
(5) 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保护的规划。修订后的长流规, 十分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保护工作, 将其作为四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规划目标、总体布局, 统筹开发与保护, 协调生态与发展。
(6) 根据新形势复核了以往规划布局。诸如, 水电方面, 根据新时期环境保护、移民方面要求和开发条件变化, 调整了金沙江中游水电布局, 强调石棚) 朱杨溪河段应加强进一步研究, 取消了赤水河干流原规划梯级等; 防洪方面, 将蓄滞洪区按重要程度和运用几率分为重要蓄滞洪区、一般蓄滞洪区和保留蓄滞洪区3类, 仍维持原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 提高东、南洞庭湖堤防超高标准等。
(7) 对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和湖泊进行了统筹规划。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长江干流规划和40余条重要支流、湖泊的规划意见。
(8) 深入开展了工程影响研究。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工程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与环境、公共安全、相关利益方等因素的影响,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9) 加强流域管理规划。注重加强流域管理, 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水行政事务管理、提升管理能力”等加强流域管理方面的规划意见。
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今后仍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 以及本规划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修订。规划审批后, 要按规划确定的开发方案尽快开展近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抓紧落实兴建。对赤水河、洞庭湖、鄱阳湖、雅砻江等重要支流和湖泊, 需按照已提出的规划意见继续完成综合规划工作。对其它重要支流和湖泊, 需分轻重缓急开展综合规划工作。针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仍需加强进一步研究, 如健康长江指标体系、江湖关系演变、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及洪水资源化、水库群联合调度等。
4结语
新一轮的长流规修编工作, 是新时期治江思路和长江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是落实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基本依据, 是进一步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根本保障[ 3] 。作好此次修编工作, 关键是要准确把握长流规的科学内涵, 以加强四大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 要充分体现此次修编的创新工作方法和编制内容要求,突出重点, 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规划支撑。另一方面,要总结以往长流规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特点, 明确实施长流规的目标和战略步骤, 全面提升实施长流规的能力, 努力开创治江工作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 1]蔡其华. 健康长江保护与发展[M ] . 武汉: 长江出版社, 2006.
[ 1]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 R ]. 武汉: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9.
[ 1]蔡其华. 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治江事业新发展[ J] . 人民长江, 2010, ( 3 ); 5- 8.
作者简介: 王新才, 男, 长江委规划计划局局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流域综合规划与计划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