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下旬以来,湖州各家绸厂都处在没有订单的困境。”凌兰芳告诉记者,作为全国丝绸行业的龙头企业,他的苦恼多着呢:没有订单找订单,来了订单愁原料。他的企业专做高档出口产品,可是浙江除了千岛湖外,已经没有合格的原料可以生产高品位丝绸了。此外,成本上升,熟练工紧缺,设备落后,税负沉重,都让浙江的缫丝业快速衰减。浙江茧丝从全国第一退到第四,占比从20%退到10%,仅仅十年时间。
伴随订单减少的是作为原材料的蚕茧价格一涨再涨。据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丝绸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春茧的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国家茧丝办每担1750元的指导价,杭嘉湖地区的这一价格都在每担2200元以上,湖州地区每担的价格则超过2400元。
该协会秘书长李玲玲算了一笔账给记者听:湖州地区蚕茧烘烤成干茧后每吨价格在12.5万元/吨左右,按照缫折310计算,生丝茧成本在每吨38.5万元,加上劳动用工、水电燃料等每吨7.5万元的加工成本,减去副产品回收每吨3.5万至4万元,实际每吨生丝成本已经达到42万至42.5万元。而目前市场上的生丝价格不到40万元,由此每缫一吨丝,缫丝企业亏损2.5万元。即使是从千岛湖、云南、四川等地购来质量好些的茧子,缫出的生丝虽然每吨能够多卖1万多元,刨去物流费用和损耗后,每吨生丝亏损额也仍高达2万元。
市场低迷、需求不旺,再加上生丝价格继续稳步走高,也让丝绸企业的净利润的增长和产品毛利率出现了下滑。嘉欣丝绸是我省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丝绸服装企业,记者从该公司发布的财务数据中发现,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虽然每年都有增长,但增长率却呈逐年下降的态势,2010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8.75%,2011年为14.40%,2012年为5.04%,而今年的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率为-6.02%。此外,公司丝、绸、服装等产品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
与此同时,受生丝价格继续稳步走高的影响,全省的织造、服装、蚕丝被、家纺等下游行业成本压力明显大于往年。“部分服装企业无奈选择棉和化纤等面料替代真丝绸,特别是蚕丝被在经历前几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也首次出现负增长。”浙江省丝绸协会秘书长王伟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