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的到来都会引起人们关于传统习俗的思考。是我们长大了,心变老了?还是年味越来越淡了?春节离我们有多远?70、80、90三代人更是不同。
对很多70后、80后来说,在他们小时候,过年是一件相当值得期盼的事情,吃好的,穿新的,拿压岁钱……时至今日,过年的感觉还一样吗?很多职场的同事都表示,他们对过年的期待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已经不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而像小时候一样的幸福感是更加难以找回了。
从压岁钱看三代人心态变迁
70后:每年都盼压岁钱
某公司37岁的职员王先生表示说,以前总是流传一句话“过年的时候,要给闺女买花,给小子买炮”,所以就特别盼着过年时,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那意味着,是自己的钱,可以任意支配的。虽然钱不多,但一想到能得压岁钱,心情还是很激动。
“买点鞭炮放、买点糖吃,钱就花得差不多了。”王先生说,经常大年还没过完,压岁钱就花光了,当时很少有同龄人能将压岁钱存下来。
80后:收到红包很兴奋
“很兴奋。”26岁的软件工程师小梁说,压岁钱代表一种过年的喜庆,自己每次收到红包都格外兴奋。那时的压岁钱最多在20左右。
小梁说,小时候长辈们总是教导要把压岁钱用得有意义,自己一般会用压岁钱买比较新款的学习用具,比如自动文具盒、白雪修正液等,多余的钱就存进存钱罐了。但是还是会偷偷的把一部分钱装在口袋里,在大大小小的庙会上逛着时,数不清的小零食,看得我们一群孩子流口水,再捂紧口袋也没有用。于是,到最后过完年,压岁钱也所剩无几了。
90后:收得都没感觉了
17岁的大学生小陈坦言,每年过年都会有大把的压岁钱收,已经成了一种惯例,现在对过年收压岁钱已经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只要还未走出校门,就还是个孩子。每次长辈们都是这么说的。目前,最低拿得出手的也得100元,50元的都很少有人拿出手。同学当中用压岁钱买手机买电脑的都大有人在。过几天,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假期结伴外出旅行,这些钱绝大部分都是压岁钱。”小李对记者说。
年年过,年不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关于年的记忆曾经是美好的。小时候过年,一家人聚在一块洗菜、烧饭、包饺子,一碗红烧肉就能让一家人热闹个一整天。小时候过年,缠着妈妈买新衣服,年初一睁眼就急忙套上,要是被伙伴们的炮仗炸了个洞洞,那个心痛啊。
现在呢?一个电话,高档饭店的年夜饭大餐已早早地预订好,满桌佳肴却不再那么美味。照样添置新衣,但无论多漂亮的衣服,能带给我们的喜悦是那么有限。对于过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那样的期待。
“过年除了吃饭,还能干吗?”说及过年,这也是大学生在假期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过年真无聊。”
春节原本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节日,人们对来年寄予很大期望。这种期待感,相对于农村,现代城市已经减弱了,变化比较大。在城市里,贴春联的越来越少,祭祖的也不多,大家都把春节当成一个普通的放松假日。
博思人才网(www.bosshr.com)建议职场朋友:想要轻松惬意的过好春节的假期,还是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家人。不要仅仅把春节当成一个普通假期来过。年味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乐趣,需要每个人自己营造。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也会完全不一样,但是,长期以来,春节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家人在一起,除了倍感家里的温暖,也要给予自己家人多一份的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