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就业竞争的硝烟味已经在九月初就开始弥漫。根据有关预计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字将达到600万左右。一边是庞大的求职大军,一边是有限的岗位需求,大学生就业之路将指向何方,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大学生不要只将目光聚焦在知名企业,快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有着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拒绝扎堆,中小企业成就业新通道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种种因素中,就业企业扎堆和地域扎堆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据悉,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
这种就业思维的误区使得几百个人同争一个外企岗位,几千人同时报考一个公务员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其实,外企、国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根据目前国家统计报告有关数据显示,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求职者主要考虑去向,2008年中小企业所空缺的职位达756万个。
而某知名招聘网站有关人士也表示,每年通过该网站招聘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可达到150万家,而全国范围内有招聘要求的中小企业更是不少于500万家。
选择雇主,企业文化最关键
虽然有着巨大需求,但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问题,还是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在选择时的顾虑。
对此,专业人才认为,在面向中小企业求职时,最主要的是关注其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员工只有认同该企业的文化,才有可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大学生求职前,要着重对所选择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一些了解。首先看这家企业的文化是否是学习型、积极进取型的。即是否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空间,是否用人唯才。
其次要看自己是否认同该企业文化。只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在进入企业后,才能很快融入这个团队中。对于中小企业文化了解可能是多渠道的,例如面试时自己对于细节部分的观察,关联企业或竞争对手对于该企业的评价,对该企业员工的评价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及精神面貌等。这些都相当能说明问题。
当然,了解目标企业文化契合度的前提是,对改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