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心理咨询吗?

   2024-03-11 互联网430
核心提示: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2004年9月2日,早报讯:一少女爬上晋吉南路22号7幢楼顶欲跳楼,瞬间周围聚了上千看客。……  2004年9月

  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2004年9月2日,早报讯:一少女爬上晋吉南路22号7幢楼顶欲跳楼,瞬间周围聚了上千看客。……
  2004年9月3日,一男子为情所困,虽经民警劝导仍然从火车北站西都饭店10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2004年9月8日,凌晨6时许,城南某中学女生楼外,一名高三女生小玉(化名)从6楼跳楼身亡,留下的遗书上说,是不堪学习压力才跳楼自杀的。
  2004年9月8日,早报讯:为了逼出“打我的人过来重演一遍我被打的经过”,XX市南糠市街48号新17号1幢居民楼顶,一中年男子站在7楼楼边以死相挟。
  2004年9月10日,“胡老板4点半不来,我不跳楼就是孬种!”下午3点半,科华中路某商贸广场3楼栏杆外站着一位河南商人,他情绪激动地以跳楼为要挟,要求房产公司还钱。
  2004年9月16日,早报讯: 中午,一黄衣女子爬上市总府路某宾馆的3楼欲跳楼。经110巡警和消防队员近2小时劝解后,该女子终于放弃了轻生。据知情人介绍,该女子是带团的导游,几天前在宾馆丢失了1万元钱。
  2004年9月17日,报讯:下午1时许,一男子爬上中医药大学招待所的楼顶,站在天台外沿声称要跳楼。
  2004年9月19日,早报讯:晚9时许,一青年女子突然从市北顺城街38号翠凤苑小区里的宿舍7楼上跳下。
  2004年9月21日,凌晨2时许,市天仙桥街一电梯公寓内,一名30余岁的男子拿着大号水果刀扬言要杀一个短发女子,紧锁的卧室内,一个长发女子站在阳台上,哭着说要跳楼。
……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作者随意在网站上输入“跳楼”二字,出来的此类案件只9月份一个月不到就有二十几起。几乎每天都要发生跳楼事件。这还不算采用其它方式自杀的行为。令人心痛还是令人害怕?人怎么了?休闲之都应该是心情最轻闲的,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不珍爱生命?难道一定要用结束生命来解决问题吗?

  专家如是说
  在社会变革和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一方面人们的旧有生活方式与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与碰撞,另一方面,大家在忙学习、忙事业、忙挣钱中,又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分析、研究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难题。因此,在遇到想不开的事时精神会走入误区,容易走上极端。
  在日常生活中,心灵的痛苦、焦躁和疲惫,有时比身体的不适更折磨人。
  为此,我们走访了目前几位正在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业内人士。精神病学主治医生李洪英医师从精神病学的角度这样分析: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想以死来摆脱困境。但实际上,想自杀的人心情很矛盾,想死的同时渴望获得帮助。具体地讲,自杀者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如下特征。
  (l)矛盾心态。死亡对自杀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形或无形的困难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决和满足。但死亡毕竟是可怕的,自杀者一方面想解脱,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2)偏差认知。企图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混乱。常常是过分关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从而自暴自弃,自责自怨,自伤自毁。
  (3)冲动行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冲动行为,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思考变得极其狭隘。
  (4)关系失调。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孤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5)死亡概念模糊。企图自杀的人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因此对自杀的后果没有充分估计。
  南岛心理咨询师向老师说:“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现代人的焦虑很重,生活压力大。焦虑的来源主要是选择。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的精神观沦落,有些人面对各种社会现象显出无所适从的压力。自杀行为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大多数自杀者本身就有自杀倾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诱发,导致自杀,这种情况占到了千分之二。还有就是遗传特征。这种情况占的比例较大。最后一种就是不具备精神病特质的人,确实是因为生活不下去了,单纯的因为生活压力而自杀的人是少数。”
  龙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马龙先生认为,从所接触的众多咨询者中来看,虽然所有的自杀者可能都不快乐、焦虑及烦躁,但不能就此断定所有自杀身亡的人都有精神上的疾病。自杀危机一般都非常短暂,只要有专业从业者中途介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治疗,他可能永远不会再有自杀的想法。虽然如此,也约有百分之十的企图自杀者最后还是自我终结生命。需要说明的是,所有企图自杀人士中只有百分之十自杀成功而身亡;另一方面,所有自杀成功而身亡的人中,约有百分之四十五过去曾多次企图自杀。并不是想自杀的人都一心一意求死。大部分想自杀的人心中都很矛盾,他们想死,可是他们更想活。
  在问及什么人群最容易自杀时,志恒心理咨询所的涂先生说,成年人中的上班族,家庭妇女,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感情婚姻的变故,容易出现最严重的心理障碍——抑郁症。这些人心理压力大,又不想将心理的压力说出来,另一方面又逃避不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积压久了,就会因为偶然事件的触发而发生自杀行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和学校的原因,导致青少年不能正常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据商报报道60%的学生认为寝室里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33%的学生认为寝室里室友不能互相关心,相处不融洽……

  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吗?
  爱打麻将,爱吃火锅,爱喝茶聊天,这样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是否就意味着成都人没有心理压力呢?当然不是,因为每天都在发生自杀和他杀行为,不管我们怎么雾里看花,心理疾病方面的现实还是要面对的。
  那么人们在遇到心理障碍或是情绪不好时,是否会想到找心理咨询专家呢?
  向老师说,可以说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由于我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很爱面子。认为找心理咨询师就是首先承认了自己心理不健康。我们大多数人缺少对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成都市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可是真正来我们这里进行治疗和咨询的人不到这群人的1%。
  龙安信息咨询马龙先生则认为,与国外及香港、台湾地区相比,整个国内的心理咨询业和国民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均处在低级水平。封闭性的文化导致封闭性国民性格,而封闭性的国民性格只能导致懦弱、虚妄的人生。就一定意义讲,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心灵开放的过程。目前心理咨询机构是极其贫乏的,开拓心理咨询市场,服务社会民众是势在必行的。我们可能需要三到四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

  目前国外心理咨询的现状
  当今发达国家,不仅普通公民视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如同吃一顿麦当劳那样自然,简单,就连堂堂美国总统也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
  美国人一旦遇到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环境不适,同性恋,人格障碍,神经症之类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工作者。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在美国,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有人这样形容说:美国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是心理顾问。
  据统计,美国现有临床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28万人,每年接受心理咨询和精神护理的人数多达6000万人。
  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完全有或完全无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和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而心理咨询关心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统计显示,我国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10个精神科医生。而在美国每百万人口就有550个心理学家,157个精神科医生。我国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数量之少可想而知,加上受我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着种种误解,认为看心理医生是极不光彩、丢人的事儿,宁可忍受心灵的煎熬和困扰,也不愿跨进心理咨询的大门,使许多人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

  心理咨询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志恒心理咨询所的涂先生说,心理咨询是帮你找到心理障碍在哪里,帮你找到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就像我们饿了要吃饭一样正常。病了我们就要治疗,迷惘了就要让心灵的迷雾散开。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遇到心理障碍的问题,遇到了问题就要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龙安心理咨询的马龙先生还详细提及了目前心理咨询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心理咨询过程并非一般人理解的是劝慰人或开导人,也非少数人理解的仅仅是处理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过程,实际上是“人格重构”的过程,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帮助你完成“心灵再度成长”的任务,具体地讲,心理咨询可以在八个方面为咨询者提供支持和帮助:
  1教会你管理自己的情绪,使你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罹患各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症、躁狂症、歇斯底里症等。
  2 帮助你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使你拥有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因为错误归因而导致种种失败。
  3 帮助你恢复爱的能力,使你学会幸福地工作、幸福的生活、幸福地去爱。
  4 使你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5 帮助你摆脱因失业、失恋、离异造成的痛苦,教会你应付生活中种种挫折的方法。
  6 矫治各种人格和神经症。
  7 为你提供咨询指导,帮助你度过人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种种危机,平安地完成人生的发展任务。

  记者手记:我们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接受教育,我们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很多求生的技能。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种最重要的训练:心灵的训练!所以在日渐复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心理很容易走入误区。我们需要解放我们的观念,需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对自己的这颗心灵好一点吧,不再让她受苦了。感觉心灵的压力来了,就去看心理医生。把自杀的念头结束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善待自己,也是尊重他人,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社会负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