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滕振国,通过数载的艰苦学习,终于在38岁时成为一名公费研究生,轰动全国。然而,如今42岁的他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时,却遭遇了一次次的求职失败,不得不重新回到曾经打工的高校做管理员,继续过着连买件新衣服都感到为难的日子。此事在南国早报网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给这位大龄求职者支招。
网友为大龄求职者支招
“大龄研究生找不到工作,你有什么好办法?”8月4日上午,一则求助帖出现在南国早报网论坛,显得尤为扎眼。帖子内容大致是,通过自身努力而拿到研究生学历的河南农民滕振国,因为年龄偏大,在求职过程中屡遭失败。发帖人网友“午市带鱼”说,能够考上研究生不容易,更何况是一个农民,这代表他掌握了比一般人更多的知识,应该在更为广阔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干。于是,他向网友发出了邀请,呼吁一起来为这名大龄求职者支招。
帖子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网友“水月长风”认为,空有一纸文凭是不够的,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来说,更值得关心的是求职者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实际利益。网友“灵异空间”则说,媒体的关注给了滕振国一个找工作的好机会,他应该借此多向关注他的企业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好的工作岗位。而网友“粥大喂”则建议滕振国自己去创业。网友“mhb20036”鼓励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毅力,总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然而,更多的网友认为,当事人应该积极调整心态,毕竟就业都是双向选择,拥有高学历并不一定代表就有好工作。况且,一个42岁的农民,之前只做过一些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对于企业市场化缺乏认识,也许干好现有的工作,慢慢寻找机会才是最佳途径。
大龄者求职多遇尴尬
8月4日,记者采访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如今拥有高学历的大龄求职者当中,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类似尴尬。网友祝女士今年40岁,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在很多人看来,当时能够考入这样的学校,是万里挑一的高材生,也曾让很多同龄人羡慕。然而,现在她也正经受着大龄求职难的问题。
她告诉记者,很多用人单位都将选用新人的年龄定在35岁以下,除非条件特别优秀,比如说拥有广阔的人脉,否则就算你是名校毕业,对方还是宁愿选择有冲劲和活力的普通大学生。“早几年,从原来的单位出来之后,我就一直在找工作,只要能够胜任的,基本上都会去试试。”祝女士说,尽管如此还是常常碰壁。
网友刘先生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后来也取得了研究生学历,拥有过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单位效益每况愈下,无奈之下他选择另谋出路。尽管有文凭,但很多单位见他年龄大,便将其“挡”在了门外。
南宁一些用人单位谈看法
对此,南宁一些企业也发表了看法。南宁某电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管黄女士说,一个农民能够通过学习取得研究生学历,的确让人佩服。但如今很多企业招聘除了看学历这个敲门砖之外,“为什么要聘用他”和“假如用他,他能给企业创造什么”这两个问题往往会成为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
黄女士说,现在的企业竞争激烈,恨不得一个员工能干几个人的活,用人更看重应聘者的资金、人脉以及能力。对于滕振国这样的大龄者,虽然拥有刻苦的学习精神,但在短时间内,却很难给企业带来大的帮助。即使有企业愿意聘用他,给予的薪金也不会很高。所以,相比之下,企业更愿意接纳年轻人。
刘先生是南宁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助理,在他看来,滕振国学的是哲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说对就业面有限制。此外,社会对人才的认定标准已经有了变化,不单要看学历,更注重的是能力,而且还要求有一定的经验。拿旅游行业来说,用人单位更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如外貌、社会关系、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不过,有些岗位还是有机会的,比如大堂经理等,只要善于沟通,都还是能慢慢胜任的。“对于一个大龄高学历的农民来说,他并没有就业优势,所以练就技能,多展示自己的才干,得到大家的认可,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