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算是“招对人”呢?一般来说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上。一个“对的”员工至少需要满足两点:一是应聘者的应事/岗位胜任能力,二是看应聘者可否作到基本的人岗匹配。
“招对人”为什么那么难?
要满足上述对“招对人”的标准真有那么难么?按照我以往的招聘经验来说,回答是肯定的。暂且不说应聘者发展方向与公司发展是否一致,单是应聘者的应事能力都只能在入职后才能辨别清楚。
首先,传统形式的招聘考核内容很难穷尽应聘者的关键素质、能力。一般来说,招聘考核的第一步需要理清每一个招聘岗位的工作细则,然后找寻合适的测评工具或借助专业测评提供商。但是这种定制的招聘周期往往被拉得很长,而且如果我想依靠考试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结果通常是不理想的,一些专家对此的解释多半是:简单的笔试本身只能考核应聘者最显性的一面,只有再搭配其他专业的测评手段深挖应聘者潜在特质。
其次,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很少关注应聘者的“软性匹配度”;即便有时想到了,也不知道应该通过何种手段或工具进行测量。说实话,多数HR都是靠感觉,但为了减少主观臆断,增加公平性,通常会以多次、多人聊天的方式去分辨一个应聘人是否适合公司的文化。如果该名应聘者和公司的很多人都聊过了,而同事都感觉这个人不错,那么他就是你想要的人。不过,我个人的感觉是,短短的几个问题经常让我难以抉择,并且总觉得缺少客观的指导。我朋友前不久就跟我抱怨:刚受命招聘一位市场销售,但由于该岗位的之前离职员工经常在外面跑私活;所以销售总监给他的任务说明中重点强调需要有责任心。这难度可不小,怎么考?一般的问题根本无法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