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知识型员工沟通的技巧

   2023-06-15 互联网3050
核心提示: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对话的双方在生活环境、个性素质、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时,沟通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对话的双方在生活环境、个性素质、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时,沟通才会陷入窘境。其实,就算知识水平相似的“秀才”与“秀才”,彼此沟通也并非易事。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型组织中,知识创新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新观点,新理论的争论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在许多知识型企业里,一个新方案最终形成之前的讨论,更多的是“观念上的交锋”。知识性员工大多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又有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这使他们在与人沟通时坚持独立思考,并产生智慧的碰撞。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局限性,坚持自己的角度,往往会使自己的结论“深刻而片面”。但如果将每一种设想都付诸实践,又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所以“很多方案在付诸检验之前就要有判断,这就需要秀才之间的沟通更清楚、更明白,工作本身对秀才讲道理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沟通不畅,不但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组织创新。”这要求知识性员工“本身素质越来越高,阴暗心理越来越少,真正具有追求真理,并服从真理的态度”,可是很多知识型员工在沟通心态和能力上还没有达到合格的水平。

    中国知识分子讲理沟通有很多障碍,其根源在于他们保留着很多传统秀才的心态。

    中国知识分子由于以前受到的训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讲理沟通有很多障碍,其根源在于他们保留着很多传统秀才的心态。

    他们大都比较清高,不少人信奉“天生我才必有用”,总是放不下“我不求你”的架子。而且比较被动,也许是受到“三顾茅庐”之类故事的影响,总是希望等着“你来求我”。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和观点时,往往过于含蓄,很难淋漓尽致表达,而只是“点到为止”。其实,你以为已经“点到”了,对方却往往还没有真正“心领神会”,结果错过了及时了解真实想法的时机,小的误会积累起来,有可能最后集中爆发。

    传统的知识分子常对领导要求过高,总是抱着”智能之士思明君”心态,他们还回避冲突,过于讲面子。自己有什么想法不会充分表达,对于一些合理的需求,也不愿提出来。同样有需求,反而谁先提出来就鄙视谁。不了解别人的想法,不主动去倾听,只是一味回避潜在冲突,一旦冲突出现,又不习惯谈判妥协等等。

    与此相对,西方知识性员工之间的沟通虽然也有一定难度,但是他们通过“建立信任,知识共享,每个人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等手段,能够较好地实现沟通。文化氛围不同,导致中国知识性员工的沟通比西方更困难。

    知识型员工不但要使自己的知识现代化,更要让自己的心态现代化。

    对于解决之道,首先要学会充分表达自己,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小算盘。知识型组织的领导者要起到好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期望和情感,也要鼓励自己的同事、下属表达清楚其想法、期望和情感,如果遵循传统的逢人只说三分话,尤其是不如实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那沟通就无从谈起。

    其次,还要理解别人的小算盘,不能猜忌,要多倾听。主动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将心比心,真正理解别人的想法。在了解了双方的小算盘之后,就需要通过平等的交流来一起打“大算盘”。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学会平等对话,学会谈判与妥协。

    目前不少知识型员工面临的挑战是知识在不断更新,但是对待知识和自己的心态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上已经现代化了,但是没有实现心态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协作,需要知识型员工之间充分有效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阴暗的沟通心态、落后的沟通技能,往往妨碍了知识型组织中的知识创新。所以知识型员工不但要有创造新知识、新观点的高智商,还要有积极、有效地与同行沟通,实现知识共享与协作的高情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