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艺术:用“好人”,“用好”人

   2024-02-18 互联网790
核心提示:管理艺术古已有之。但是,直到上世纪50年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在客观上要求管理者必须掌握先

    管理艺术古已有之。但是,直到上世纪50年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在客观上要求管理者必须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巧,更加重视管理艺术。把管理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是管理者和管理学者的共识。从一般意义上说,管理艺术,是管理实践的产物,是管理者在随机和不确定的条件下,熟练运用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及时、恰当、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所达到的境界。

    管理所说的艺术,指的是处理管理问题的才能和方法,也就是技巧。管理艺术也是多样性的,管理才能和方法可以多方面的,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研究和运用管理艺术是非常必要的。

    迪克.卡克森说:“管理技巧是所有技巧中最大的一种技巧。”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人的管理艺术,关键是对下级, 主要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同级重要争取得到他们对你工作的配合和默契; 对上级主要是取得他们的领导 和支持。怎么处理好这“一线三点”的关系呢?

    ① 对下级要用人之长

    ② 对同级互相尊重

    ③ 对上级严于律已

    ④ 在企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企业不仅指人员的多少,还包括人员的素质及其创造力的发挥。拥有一个高素质的,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得到有效发挥,是企业的关键所在。现代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谭老师表示加强管理与开发,必须讲求用人艺术,要选好人、用好人、尊重人、发展人,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的,增强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人才的选拔很重要,使用更关键。如果使用不当,再好的人才也难以发挥作用、体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键看管理者如何使用。用其所长,管理者顺手,员工舒畅,工作效率自然提高;强人所难,管理者头疼,员工别扭,摩擦内耗必定丛生。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笔者表示要扬长避短,管理者必须准确了解员工的优缺点。只有对—名员工最擅长做什么、哪些方面最有发展潜力有深切的把握,并能施以,才能用其所长,使其发挥优势、才尽其用。

    唐太宗手下名臣无数,但大家都能人尽其用,而且一般都能安全的度过一生——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他能容忍如魏征那样的耿直之臣一直到他去世,上司和下属和谐相处如斯,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方面,其他帝王领袖都达不到这个标准:汉高祖杀韩信、彭越等大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雇手下;明太祖制造胡蓝党案,先后杀了两个宰相。对员工的缺点或短处,管理者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工作安排上,合理调节,防止负作用的发挥。同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帮助员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加以克服,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企业如何用人呢?笔者认为当今企业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企业缺人,无人可用;二是人员平庸,无能可用;三是定位不清,无法使用;四是人才优秀,无心留用。所以老板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招对人、育对人、用对人、留对人。

    然而,因为现代企业的人力成本非常高,所以很多老板既不想招人,又不想育人,他们只想用人。多数老板是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企业订单多时员工累得要死,订单少时员工闲得要死,当然企业问题不断发生,对于这四个问题老板就够忙了。

    人是企业中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企业要用好人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很多企业却不能用好人,进而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谭老师认为要用好人首先是给人以发挥个人才智的空间和方向,同时要给人才以尊重,责任与担当需要清晰明了。

    其次,需要做好人员的成果管理,重视人员过去的成绩,重视人员的成果,只有这样人员的成果才能更容易产出。成果与劳动是有区别的,成果是可以衡量的、可见的、有价值的劳动结果。有些成果是个人产出。

    第三,就是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人才定目标、定方向。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统一团队与个人的奋斗目标,并趋于一致,对结果是追求双赢。激励机制最大的作用,是给人才以目标与期望,给个人与团队以未来,在未来憧憬的刺激下,提升团队的活力与激情,它是团队文化的内在保障,作用至关重要。

    美国哈佛詹姆斯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同样的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以上。他还形象地概括了一个公式:工作绩效=能力×动机激发。这说明,在个体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工作绩效的大小与激励程度成正比。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因此,激发人的积极性必须研究人的动机、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除了生理、安全、社交等低层次的需要外,人们还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的。

    因此,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必须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研究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在管理实践中,激励的手段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的形式主要是以合理的制度奖励高绩效的员工。

    在目前的经济和生活条件下,物质激励仍然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精神激励主要包括表彰与批评、吸引员工参与管理、员工的成就感等,通常有激励、荣誉激励、激励、晋升激励、参与激励、环境激励等几种形式。

    当然激励机制所为一种工具与手段,需要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来不断的进行一个认知、构建、使用、改进的循环过程,只有企业重视激励机制的建设,并且明白激励的关键点所在,才会有效激励。所以谈到用人,深层次的机制问题是很关键的,至于用人的理念与艺术,因人而异,有效就好,在一个用人环境比较好的组织中,对管理艺术反而不会过分强调。

    同时笔者表示企业应该建立自己优胜劣汰的自我循环和净化机制,实现企业内、外部的人才流动,适当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保持和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流水不腐,腐水不流,杀猪虽带点血腥味,但能使企业内部有一种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的一点狼性色彩。杀猪的称谓实在过于俗气,比较合适的讲法,就是让不合适的人下车,这样一则可以减负,另外也是为更合适的人腾位置,这一点我想也是在企业管理中非常关键的。

    把握好人、用好人,企业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否则,轻者使企业发展受阻,严重的会使企业分崩离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是用人的一种理想罢了,事实上,疑人也得用,而且还要用好。要做到这一点,建立起岗位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